貂蟬豆腐
貂蟬豆腐又名泥鰍鉆豆腐,是一道民間傳統風味名菜。傳說在東漢末年時期,民眾以泥鰍比喻奸猾的董卓。泥鰍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鉆入冷豆腐中,結果還是逃脫不了被烹煮的命運。恰如王允獻貂蟬,使出美人計一般。但這只是民間傳說,出處還無從考證。
制作方法:(1)取小指粗的黃色活泥鰍,在清水中養一二天,讓其將腹內臟物吐凈。(2)將鍋置火上燒熱,放上香油、蔥花、姜米等佐料,把鮮嫩豆腐整塊放入,再放泥鰍,用火文火慢燒。泥鰍受熱,往豆腐里鉆,直到把豆腐搗爛。(3)待到泥鰍鉆不動,豆腐呼呼作響時,加大火力,放入適量豬油、醬油、精鹽、白醋、五香粉,翻身燜一會,起鍋時和點蔥花即成。
昭君鴨
昭君鴨是一種用粉條、面筋與肥鴨烹調成而成的菜。傳說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后不習慣面食,于是廚師就將粉條和油面筋泡合在一起,用鴨湯煮,甚合昭君之意。后來人們便用粉條、面筋與肥鴨烹調成菜稱之為“昭君鴨”,一直流傳至今。
制作方法:(1)香菇洗凈去根蒂。鴨子預先處理好,斬斷鴨爪,將其塞入鴨腹內。(2)鴨身均勻地涂抹上料酒后腌制片刻。(3)取一大碗,放入粉條,注入開水將其泡軟,鍋中注入清水煮沸,放入已經處理好的鴨子,待水再次煮沸后將鴨子撈出,洗凈瀝水。(4)炒鍋內倒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鴨子炸至表皮變色后撈出瀝油。(5)放入鴨子、姜片、香菇、胡椒碎。注入高湯,調入料酒。(6)蓋上鍋蓋,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燉煮2小時,再加入青菜心、油面筋、粉條煮熟,關火前,加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