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知名學術網站Research公布了2023年全球各領域頂尖學者的排名,其中囊括了環境科學、經濟金融、商業管理、生態進化、植物科學等多個領域,對全球超16萬名學者的D-Index進行統計,那環境科學領域中國學者有哪些,環境科學領域的大牛都有誰,排行榜123就為大家盤點并介紹環境科學領域杰出人物。
2023年度全球頂尖科學家排名
1.黃銘洪
黃銘洪是一位在環境生態學領域備受贊譽的科學家。他是香港教育學院和香港浸會大學的榮休教授,并主持了許多科研項目。他發表了548篇SCI論文,被引用了近12000次,成為了全球環境生態學領域的頂尖華人科學家之一。黃銘洪的研究特色是將傳統生態學與現代環境科學相結合,并在環境污染與恢復生態學方面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包括污染物環境行為、生態毒理學、生物修復與生態恢復等方面。他也獲得了4項專利,并出版了40多部中、英文專著。黃銘洪在國際環境生態研究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
2.宮鵬
宮鵬是一位擁有多個頭銜的學者,包括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以及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他在1984年和1986年分別在南京大學地理系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之后又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地理系取得了博士學位。他曾在清華大學擔任過理學院院長、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并擔任了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職務。目前,他是香港大學的副校長,負責學術發展。宮鵬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土地覆蓋和利用分類,遙感生態測量學,全球土地覆蓋和利用變化探測,多數據源空間數據分析算法,以及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的模擬和傳播。此外,他還專注于基于知識的專家系統方法。
3.曹軍驥
曹軍驥,中國科學家,是氣溶膠專家。他在長安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之后,他先后在該所和香港理工大學擔任研究員。他還獲得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曹軍驥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大氣氣溶膠與環境、大氣細顆粒物(PM2.5)污染、室內空氣污染和古氣溶膠循環與過去全球變化。他目前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所長。
4.陶澍
陶澍,出生于上海,是一位環境科學家,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在北京大學擔任博雅講席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講席教授。陶澍于1977年畢業后成為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在1984年回到中國后開始在北京大學任教,并逐漸晉升為教授和特聘教授,期間獲得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他還曾擔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院長,并在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區域尺度環境過程中微量有毒污染物的排放、行為、歸趨和效應。最近,他開始在南方科技大學從事教學工作。
5.Paul K.S. Lam
林群聲是一位環境化學家,現任香港都會大學校長、環境科學講座教授。他在1979年至1984年在香港大學就讀,并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之后,他前往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并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在之后的幾年中,他在多所大學任教,包括香港城市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和維多利亞科技大學。1994年,他加入了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并于2005年晉升為生物學講座教授。他還擔任了其他職位,包括副校長和實驗室主任。2021年4月,他成為香港公開大學的校長。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生態毒理學、環境分析化學和環境風險評估。
6.郝吉明
郝吉明,環境工程專家,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他出生于山東省梁山縣,于197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并一直留校任教。在1981年他獲得清華大學核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后,赴美攻讀博士學位。自1994年起,他擔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后來還擔任了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豐田研究中心主任和全球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能源與環境、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在2020年12月,他榮獲了“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此外,他還在2016年獲得了IBM全球杰出學者獎,并在2018年被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他的杰出貢獻也使他獲得了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7.李順誠
李順誠教授是一位在香港理工大學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專家。他是臭味污染研究實驗室和可持續城市建設研發中心的主任。他在過去的30年里一直致力于空氣質量相關的研究,從1994年獲得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的環境博士學位以來。他的研究領域包括環境空氣納米控制技術、環境空氣質量和管理、污染物的演化與健康影響等前沿問題。他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8.Daniel C.W. Tsang
香港理工大學副教授Daniel CW Tsang于2019年2月27日來我院做學術講座。Tsang博士是一位研究生物炭和生物質廢棄物循環利用,污染修復和廢棄物管理等領域的專家。他曾在多個國際知名大學擔任職務,并致力于尋找低成本、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改善基礎工程設施,推動生物質廢棄物轉化為能源,修復污染土壤和沉積物,以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9.胡敏
胡敏,女,1966年出生,是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的主任。她于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并陸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她選擇留校任教,并一直在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此外,她還于1993年成為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的主任。胡敏在2004年獲得了教育部的“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的資助,2010年獲得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她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細和超細顆粒物來源解析、化學行為及環境影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