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沒有文字的時候,古人們會采用簡單的畫來記事,后來隨著文化的發(fā)展,畫也逐漸發(fā)展得越來越成熟,而由于我國有墓葬的特色,因此遺留下不少古畫,其中著名的有清明上河圖,被認為是故宮十大鎮(zhèn)宮之寶,而今天排行榜123網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國最早的畫,名叫鸛魚石斧。
中國最早的畫
中國最早的畫是鸛魚石斧,高37厘米的、寬44厘米,位于一個彩陶缸腹部一側,這個彩罐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作者在紅陶缸上用白色描繪了鸛、魚和石斧。鸛的眼睛、魚的身體和石斧的結構都被粗黑線勾勒。鸛握著一條大魚,立在砂缸的左側,而右側則是一把石斧。鸛的全身被涂成白色,顯得輕盈,仿佛采用了中國畫的“沒骨”畫法。石斧和魚的輪廓則通過“勾線”畫法來描繪,顏色填充仿似中國畫的“填色”畫法。這幅畫被一些學者視為中國畫的早期形態(tài),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畫。
鸛魚石斧的圖的爭議
關于鸛魚石斧圖象的含義,歷年來一直有諸多熱議。一些人推測鳥形代表鷺,而斧則象徵石鉞的權力之意,另有人則認為這幅圖反映了其時的農漁狩生活。同時,通過融入考古學文化、古代神話傳說以及商周青銅銘文的考察,部分學者提出該圖描繪了當時仰韶文化下鳥與魚圖騰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甚至推測其為黃帝與炎帝之戰(zhàn)的歷史實證。石斧則被視作黃帝部落聯(lián)盟的族徽,象徵統(tǒng)一的標志。
彩繪陶缸的歷史意義
彩繪陶缸是仰韶文化時期的成人甕棺葬具,因在河南伊川地區(qū)頻繁發(fā)現而得名“伊川缸”。雖然普通伊川缸造型較單一,但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則異常精致,并強調圖案的獨立性。專家普遍認為這類陶缸是氏族首領的葬具,具有明確的圖騰和權力象征。其圖案描繪的是首領生前帶領氏族進行的戰(zhàn)斗及勝利,這些都被以圖騰和武器的組合形式記錄在甕棺上,以此紀念首領的英勇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