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是我國一個歷史悠久的省份,有著諸多優秀的文明遺產,而到目前為止,山東省共有697個非遺項目入列非遺名錄中,那么山東的十大文化遺產有哪些呢?接下來排行榜123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山東省十大文化遺產
1、風箏制作技藝(濰坊風箏)
遺產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山東省濰坊市
濰坊風箏興于明初的楊家埠村,是當地人利用木版年畫的刻印技術制作出來的一種風箏,因精湛的工藝和悠久的制作歷史而聞名,被譽為世界風箏的發源地。2006年5月20日,風箏制作技藝(濰坊風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一項非遺,它展現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2、錫雕
遺產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浙江省永康市、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
錫雕是廣泛流行于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錫作藝術,早在商周時期,我國的制錫工藝就已經相當成熟,制作出來的錫器造型豐富,裝飾精巧,極具藝術性,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
3、山東大鼓
遺產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山東
山東大鼓起源于山東農村,最早是用書鼓和兩枚農具犁鏵碎片擊拍配樂,后來逐漸發展成完善的曲藝,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2006年5月20日,山東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柳子戲
遺產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山東
柳子戲是中國戲曲四大古老劇種之一,流行于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衍生于元明以來流行于中原地區的俗曲小令,共創作出200余出傳統劇目,600余支音樂唱腔曲牌,有著北曲豪放粗獷的風格和南戲委婉細膩的特征。
5、山東琴書
遺產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山東
山東琴書源于明代中期魯西南菏澤地區興起的一種民間小曲“莊家耍”,以花鼓為主要伴奏樂器,以唱為主,間有說白或對白,因產自民間,所以極具生活味,文化底蘊深受,對中國十大知名戲曲種類之一的呂劇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2006年5月20日,山東琴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嶗山民間故事
遺產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
嶗山民間故事是嶗山人代代流傳,集體創作的一種口頭文學,最早發生于遠古年代,蒲松齡的短篇小說《香玉》和《嶗山道士》就受到了嶗山民間故事的影響。嶗山民間故事語言樸素詼諧,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2008年6月7日,嶗山民間故事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楊家埠木版年畫
遺產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山東省濰坊市
楊家埠木版年畫是一種傳統民間版畫,制作方法簡單,有著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特點,同時年畫題材與時俱進,反映出社會上的新思想,記錄了中國的民間社會生活情況。2006年5月20日,楊家埠木版年畫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魯錦織造技藝
遺產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山東省鄄城縣
魯錦織造技藝是元明時期隨著棉花的大面積種植,當地人將各種布料的織繡技巧融入其中而誕生的一種技藝。該技藝制作工藝復雜,需經過 72道工序制成,成品風格鮮艷亮麗,色彩對比強烈,給人一種豪放爽明的感覺。2008年6月7日,魯錦織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鶯歌柳書
遺產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魯西南、魯南及豫東、蘇北一帶
鶯歌柳書由柳子戲曲牌【鶯歌柳】演化而成,是一種民間說唱藝術,屬于北方地方曲種,多為兩人配合,一彈一唱,題材廣泛,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2008年6月7日,鶯歌柳書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山東花鼓
遺產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
山東花鼓是山東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形式,源于宋代,在明代中后期廣泛流傳于蘇、魯、豫、皖四省,隨著地域區分而展現出不同的流派。2014年11月11日,山東花鼓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