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一座文化城市,其澳門歷史城區于2005年7月15日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排行榜123網查詢各大官網,整理出澳門十大文化遺產。
澳門十大文化遺產
1、粵劇
遺產級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批準時間:2009年10月2日
流行地區:廣東、廣西、香港、澳門、臺灣等
粵劇是漢族傳統戲曲之一,被認為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主要采用粵方言演唱,在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均十分受歡迎,自2003年,為紀念和推廣粵劇,粵港澳三地政府將每年11月最后的一個星期日定為粵劇日。
2、涼茶配制
遺產級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批準時間:2006年5月20日
流行地區:廣東、香港、澳門
涼茶配制是粵、港、澳地區人民根據地域特色和水土特征,使用中草藥調制出的一款涼茶,有著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濕等功效,因為其味道奇苦無比,效果又極佳,所以在網絡上聲名遠揚。
3、木雕(澳門神像雕刻)
遺產級別:國家級
批準時間:2008年6月7日
申報地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神像雕刻是澳門百年來優秀的民間美術,起源于漁民及漢族民間的宗教信仰,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融合其他文化藝術,主要演變成如今的樣子。2008年6月7日,木雕(澳門神像雕刻)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南音說唱
遺產級別:國家級
批準時間:2011年5月23日
流行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及中國香港和澳門一帶
南音說唱是用廣東白話表演的一個曲藝品種,最遲于清代中葉時期形成,采用一人自彈自唱的傳統表演形式,代表曲目有《客途秋恨》《嘆五更》等。
5、媽祖信俗
遺產級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準時間:2009年
流行地區:澳門、香港、福建、海南等地
媽祖信俗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傳說媽祖會保佑漁民的安全,是漁民的守護神,其中澳門媽祖信俗有著獨特的 “媽祖傳說”,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著名的媽祖誕,當地的漁民和陸上居民自發組織祭祀。
6、民間信俗(澳門哪吒信俗)
遺產級別:國家級
批準時間:2014年11月11日
申報地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哪吒信俗早在18世紀就已經出現,該信仰既有民間神話,也有本地風俗文化,當地會為哪吒舉行建醮祈福、巡遊、印平安符、搶花炮、求哪吒印符等本地區民間信俗活動。
7、魚行醉龍節
遺產級別:國家級
批準時間:2011年
申報地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魚行醉龍節是澳門鮮魚行獨有的一項民間傳統節慶活動,在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舉行,主要活動是舞醉龍巡游、免費派送龍船頭飯,屬于祭祀儀式,寄托天了人們對于神靈的感恩和報答之情。
8、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
遺產級別:國家級
批準時間:2021年5月24日
申報地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 源于16世紀,是一種融合了歐、亞、非的食材及烹調方式的技藝,主要以葡萄牙烹飪方法為主,是澳門獨特的飲食文化,也見證了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這一重要歷史事件。
9、澳門土地信俗
遺產級別:國家級
批準時間:2021年5月24日
申報地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土地公是我國民間傳說最常見的一種神祗,被認為有守護一方水土的能力,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被認為是土地公寶誕,澳門部分的土地廟會舉行盛大的賀誕活動,是澳門華人社群重要的祭拜和節慶活動。
10、土生土語話劇
遺產級別:國家級
批準時間:2021年5月24日
申報地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土生土語話劇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傳統戲劇,采用了幽默、嬉笑怒罵的方式來諷刺時弊,和如今的脫口秀有一些類似,不過土生土語話劇最特別的就是采用了土生土語,被認為是澳門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