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如今的一個國際大都會,如今是世界最繁華的十大城市之一,在漫長的歷史中,香港沿襲了嶺南文化并加以發揚,創造出許多非遺特色,那么香港最著名的非遺有哪些呢?接下來排行榜123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香港十大文化遺產

1、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

  遺產級別:國家級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是康熙復界以后,隨原居民于粵、贑客家人南遷到香港的一種文化,有著300多年的歷史,并在發展中融合了本地傳統音樂和武術特色,形成了獨特的造型、步法和套式。

2、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遺產級別:國家級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是道教音樂,在香港已發展多年,蓬瀛仙館傳承的道教音樂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而科儀演唱的經韻腔調更是受到了粵曲、粵劇等影響。

3、古琴藝術(斲琴技藝)

  遺產級別:國家級

  斲琴技藝是一種古琴制作技藝,主要就是將木削劈成琴器,起源于浙派琴家徐文鏡,在20世紀50年代被傳授給“蔡福記”樂器廠少東蔡昌壽,從此植根于香港,在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4、黃大仙信俗

  遺產級別:國家級

  黃大仙信俗是在粵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華人社會中廣為流傳的一種典故和傳說,該傳說起于浙江金華地區,在2014年時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5、香港潮人盂蘭勝會

  遺產級別:國家級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指的是香港的潮籍人士積極傳承潮汕的人文風俗的一種勝會,于農歷七月初一起至七月底止舉行,主要包括祭祀祖先、陰曹無祀孤鬼等活動。

6、長洲太平清醮

  遺產級別:國家級

  傳說清末時香港長州曾發生瘟疫,在瘟疫結束后,當地居民以打醮答謝神恩,同時也是祈求平安,舉辦時間為農歷四月初八,為期三天,包含酬神祭幽儀式、舞龍舞獅、紙扎神像等活動。

7、大坑舞火龍

  遺產級別:國家級

  傳說在1880年時,一個名叫大坑的客家村曾發生瘟疫,村民們為消災滅瘟扎作一條龍,舞動著火龍繞村游行,沒多久瘟疫停止,此后也就形成了風俗,該風俗在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8、大澳龍舟游涌

  遺產級別:國家級

  大澳龍舟游涌是端午節大澳三個傳統漁業行會舉辦的傳統“龍舟游涌”宗教活動,該活動主要由行會成員于農歷五月初四早上劃著龍舟到大澳四間廟宇“接神”,并返回各行會供奉祭祀,于端午節進行游神活動,是一個傳承歷史超百年的獨特祭祀活動。

9、 涼茶

  遺產級別:國家級

  涼茶由特定的中草藥烹煮而成,流行于嶺南地區,是根據當地的環境特色而研制出的一種袪濕降火、解燥消暑的日常飲品,2006年,涼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10、粵劇

  遺產級別:國家級

  粵劇是中國漢族傳統戲劇,被譽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源自南戲,吸收了海鹽腔、弋陽腔、昆山腔和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多用廣州方言演唱,充分體現了廣府民系群落的地域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