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眾所周知的說法是端午節是為了投江而亡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我們會吃粽子、賽龍舟等等。其實關于端午節的起源至今爭論未休,而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也不僅僅是這一點,只是現在過節簡化了許多。下面排行榜12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端午節的起源,端午節的風俗習慣的詳細介紹。
2017年端午節日期
2017年5月30日 農歷 五月初五 端午節 星期二
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于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文獻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端午節起源于何時──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說法不一,爭論不休。關于端午節起源的主要觀點有四種:
流傳甚廣的“歷史人物紀念”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及宗檁《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于紀念屈原。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等。
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古百越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節的歷史教育》(見《聞一多全集》)兩篇論文中詳細論證了他的觀點。
認為端午節起源于惡日(見張心勤《端午節非因屈原考》),說端午節源于夏至(詳見劉德謙《“端午”始源又一說》)。
端午節的習俗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端午節作為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我們整個國家的歷史中都是占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的,同時端午節的思想也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了下來,傳給了我們每一個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