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湯黃魚
灌湯黃魚屬于清朝滿漢全席中的頭牌大菜,用料名貴,做工繁瑣。最離奇與珍稀之處是在于它囊朗朗乾坤于腹中卻周身滴水不漏,于是這去腸取骨卻肚腹不破的技術就成了立萬之本。生魚取骨的訣竅在魚的嘴鰓之處,劃一小口將腹中物取出,然后例行清洗去腥步驟,灌湯,再封口進行燒制。除卻難度系數(shù)頗高的烹飪技巧外,其至鮮的美味也把它推上了名菜的桅巔。這里的湯汁是用瑤柱、燕窩、裙邊、鮑魚、海參等名貴的八種海料加清雞湯熬成,成品湯料清如淡茶水,能一眼望見湯碗的碗底花紋,但味道卻鮮美醇厚。菌類切丁經(jīng)此湯煨入味,與湯汁一起灌入魚腹之中,再進行封口炸燒,上桌時所有的湯汁都-在魚身之內。用筷子夾起一塊鮮嫩雪白的魚肉,腹中湯汁這才夾裹著熱氣與香味緩緩淌出,亦動亦靜的美味在光彩氤氳間宛若一幅潑墨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