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書籍指的就是古代醫學巨著中,被認為具有重要影響意義的經典之作,大部分人一提到中醫書籍想到的就是《黃帝內經》或《傷寒雜病論》,但其實除了這兩本書之外,我國優秀的中醫著作還是非常多的,那中醫必看經典十大書籍有哪些呢?下面由排行榜123為您介紹中醫書籍排行榜前十名。

中醫書籍排行榜前十名

1、黃帝內經

  作者:中國歷代醫家

  編寫時期:起源自遠古時期,成型于西漢

  豆瓣評分:9.9分

  黃帝內經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醫學典籍,中國醫書四大名著,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現存時期最早、影響最大的一部醫書,里面記載的醫學知識十分廣播,講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療原則以及針灸等內容,對我國后世醫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2、傷寒雜病論

  作者:張仲景

  編寫時期:3世紀初

  豆瓣評分:9.7分

  傷寒雜病論與《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共同被譽為“中醫四大經典”,這是一部講述了外感病與內科雜病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典籍,該書籍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對后世中醫影響非常大。

3、難經

  作者:秦越人(扁鵲)

  編寫時期:戰國時期

  豆瓣評分:9.3分

  難經原名《黃帝內經八十一難》,由中國古代著名神醫扁鵲所寫,該書籍論述了脈學、經絡、藏象、疾病、腧穴、治療等醫學內容,它以問答形式記述了八十一個難題,創立了獨取寸口等診法,充實了經絡學說。

4、神農本草經

  作者:神農氏

  編寫時期:起源自遠古時期,形成自東漢時期

  豆瓣評分:9.8分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期最早的中醫學著作,相傳它由遠古時期的神農氏所做,東漢時期被當時的醫家整理成了書,秦漢時期又重新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

5、針灸甲乙經

  作者:皇甫謐

  編寫時期:公元282年

  豆瓣評分:8.7分

  針灸甲乙經又稱《黃帝甲乙經》《黃帝三部針經》《黃帝針灸甲乙經》,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理論聯系實際的針灸學專著,該書總結了魏晉以前的針灸學成就,加入了大量皇甫謐的經驗,記錄了各種疾病的臨床治療記錄。

6、脾胃論

  作者:李杲

  編寫時期:1249年

  豆瓣評分:9.7分

  脾胃論中國古代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中國十大醫書,該書籍闡述了脾胃論的主要觀點和治療方藥,講述了脾胃病與天地陰陽、升降浮沉的密切關系,并提出了治療的方法,對后世醫學影響巨大,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醫學典籍之一。

7、溫疫論

  作者:吳有性

  編寫時期:1642年

  豆瓣評分:無

  溫疫論中醫溫病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性著作,中醫理論原創思與臨證實用新法的杰出體現,該書強調了瘟疫與傷寒完全不同,講述了瘟疫的形成,以及治療手段,對后世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8、食療本草

  作者:孟詵

  編寫時期:713~741年

  豆瓣評分:7.9分

  食療本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中醫食療學專著,該書由唐代四大名醫孟詵所做,是汝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講述了食療的功效,以及飲食宜忌,這本書是古代食療集大成之作,對我國和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9、溫熱論

  作者:葉天士

  編寫時期:1777年

  豆瓣評分:9.78分

  溫熱論是溫病學說的奠基性著作,該作十分簡短,全文差不多四千多字,講述了溫熱病的衛氣營血辨證體系,論述了衛氣營血相應的治法,這些治療方法具有極高的臨床適用性,對后世影響深遠。

10、四部醫典

  作者:宇妥·寧瑪云丹貢布

  編寫時期:8-12世紀

  豆瓣評分:無

  四部醫典是藏醫學奠基之作,該作品集結了藏醫藥醫療實踐和理論精華,被譽為藏醫藥百科全書,是古代藏醫藥學中最系統、最完整、最根本的一套理論體系,它反映了藏醫學發展的歷史軌跡,對藏醫傳播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