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簡稱“冀”,地處中原地區,是我國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高原、丘陵、山地、平原、湖泊以及海濱的省份,此地富饒而美麗,也擁有許多精彩的東西,那么今天排行榜123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湖北的世界之最有哪些。

河北十大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人工林

  在上世紀50年代,塞罕壩遭受嚴重荒漠化,當地政府決定通過設立小林場嘗試改善狀況,但成效不佳。后林業部于1962年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大喚起林場和陰河林場基礎上建立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此后塞罕壩才有了名聲。從1962年到1982年,塞罕壩人民共在這片荒漠上種植了96萬畝樹木,其中10.5萬畝采用機械化造林,剩下的全由人力完成,這也讓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區。

2、世界上存在最大的皇家園林

  承德避暑山莊是全球最大的皇家園林,占地約564萬平方米,于清朝1703年興建,目的是為了維護邊疆穩定、團結少數民族和鞏固國家統一。其結構細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后者又包含湖泊區、平原區和山巒區,是中華園林藝術和建筑技藝的巔峰之作,被譽為獨特的藝術瑰寶。

3、世界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橋

  趙州橋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石拱橋,于公元605年隋朝大業年間始建,全程50.82米,寬9.6米,高7.3米。整座橋由21個由花崗石組成的拱石構建,每個拱心中填充有小拱石,其穩固性依賴于石材質量及其幾何結構。趙州橋的建設技巧頗具創新,首次應用"贊肩拱"結構,對科學研究價值巨大。

4、世界歷史最高保存最悠久的立式銅佛

  大悲菩薩是世界歷史最古老且保護最完整的立銅佛,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須彌石底座上。由宋太祖趙匡胤命令建造,具42個手臂,被譽為“千手千眼觀音”。雖然原有的40對銅臂已損壞并被木制品代替,但其姿態自然,尺寸均衡,衣飾流暢,線條微妙,揭示了宋朝藝術特點。

5、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

  嶂石巖景區以其標志性地貌“回音壁”聞名,該壁在1997年被納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然回音壁。這個壁體高度達103米,弧度為250度,弧長310米。這個巨大的紫紅色弧形崖壁切割天空,形成半圓桶狀。它的形狀線條優雅流暢,精度堪比人造藝術品。

6、世界上最大的鐵獅子

  滄州鐵獅子,位于河北省滄州市,始建于953年,是全球最大且我國最古老的鑄鐵獅子,重達40噸,其尺度為長5.34米,寬3.17米,高5.78米。獅身由600余塊鐵塊聯接,用“泥范明澆法”鑄造,對冶金史有重大貢獻,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才智和創造性。

7、世界上最密集的地下古戰道

  河北省永清縣的永清古戰道,隱藏在北京和天津之間,是宋遼戰爭的見證者,在1948年被發現。后經考古發現,這條戰道覆蓋了6鄉11村,跨越300多平方公里,布局精密。其起點在南關,主線延向東南和西南,如鳳凰展翅,一翼指向信安鎮,一翼指向霸州鎮。立體構造復雜,地表至戰道距離變化在1至5米之間,磚塊尺寸一致,長30厘米,寬16厘米,高18厘米。

8、世界最高的磚質古塔

  開元寺塔位于河北定州市開元寺,是全球最高的古代磚塔,高度為83.7米。這座塔的建造緣于僧人會能從西域帶回的舍利子,于宋真宗的咸平四年(1001年)開始建設,并于仁宗的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塔的建造過程中,砍伐了大量的嘉山木,因此有"砍盡嘉山木,修成定州塔"的諺語流傳。此塔在1961年3月4日被確認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9、世界第一巨石

  滴水崖,海拔高度高達560米。據史籍記載,崖壁色澤呈紅,高度相當于一百八十仗,延伸約十九華里,總高度超過了被譽為“世界第一巨石”的澳大利亞艾爾斯巖,表現出其獨特地理景觀。赤城縣計劃組織專家對滴水崖進行測量,如若數據準確,有機會挑戰艾爾斯巖的世界紀錄。

10、世界上古人類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

  泥河灣遺址群是世界上古人類遺址最集中的地方,有豐富的舊石器時代考古資料,其歷史可追溯至早更新世。在中國16個更新世舊石器遺址中,泥河灣占12個,反映了古人類在不同階段的生活。

11、中國保存最好的郵政驛站

  雞鳴驛城,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用途廣泛且特色鮮明的古郵驛。城堡近乎方形,由土坯砌磚墻建成,東西跨越460米,南北寬480米,高達11米,占地22,000平方米。經過考察,專家們確認雞鳴驛城在藝術、歷史和科學上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尤其在郵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活化石”。于2001年6月25日,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第一條由中國人設計的鐵路

  京張鐵路是詹天佑主導設計、建設并管理的一條鐵路,起點位于北京豐臺區,途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等地區,最終到達河北張家口,全長大約200公里。從1905年開始建設到1909年完工,這條鐵路成為了中國第一條完全獨立設計、建設和運營,不借助外國資金和技術的鐵路,其建設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13、中國最古老的巖石

  中國最古老的巖石是麻粒巖,有36億年歷史,這種巖石在高溫高壓下形成,其特征是粒狀變晶結構和微量片麻狀構造。這種巖石的形成標志著地質歷史上的前寒武紀早期,被視為最古老的時代,且其形成的地層被叫做太古宇,這個時期維持了大約20億年,直到大約25億年前。

14、中國沿海最大的潟湖

  中國最大的沿海潟湖為七里海,位于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的森林和濕地交接區域,覆蓋面積高達20平方千米。它是眾多候鳥的遷徙路徑中的必經之地,因而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充分展示了濕地的典型特性和代表性。

15、中國三千年沒更換名稱的城市

  邯鄲市,一座有著3100年豐富歷史的城市,自古以來名稱未曾更動,享有的尊譽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及成語典故之都。商朝時期已有記錄,戰國及西漢期間,它是趙國皇城和藩國王都,可與洛陽、臨淄、宛城和成都齊名。進入三國魏晉南北朝,邯鄲南部鄴城是六朝古都。

16、中國第一佛塔

  普彤寺塔是中國最早建成的佛塔,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永平十年(67年),早于洛陽白馬寺一年,使其成為中國最古老的寺廟。歷經5年建設,該塔于漢永平十五年(72年)正月十五日正式完工。

17、中國最大的民俗旅游景區

  吳橋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被譽為中國雜技之鄉,其聲譽遠播海內外。1993年,吳橋縣與香港國旅合作創建了占地200公頃的雜技主題公園“吳橋雜技大世界”,它是一個融合娛樂、文化、歷史、民俗以及雜技教育的綜合性旅游地。公園內展示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珍貴的雜技傳統,吸引著大量國內外游客,是中國最大的民俗旅游景區。

18、中國現存長城最多的地方

  張家口占據了河北省長城總長度的2/3,全國明長城的1/6,是13個有長城遺址的省份中最豐富的城市,因此得以"長城博物館"的美譽。盡管其規模不及北京的長城,但其布局復雜且景色壯觀。歷史上,張家口是游牧和農耕文化的交融點,為防備游牧民族的侵擾,周赧王時期就在這里建設了趙、燕兩座長城,它們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長城。

19、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邯鄲被譽為中國成語故事之都,數量和影響力無與倫比,并擁有超1584條成語故事,如“邯鄲學步”、“胡服騎射”等。這座城市以其豐富的成語文化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整理和傳播。專家們形容邯鄲就像一座室外博物館,其豐富的成語典故包含了中華歷史文化的精華,是國家的瑰寶。

20、體量最大的經幢

  趙州陀羅尼經幢,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建于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是中國現存最高和最大的經幢。此經幢采用花崗巖雕刻,外形類似塔,以北向南,由基座、幢體和幢頂寶珠組成,八角形多層設計,由七塊巨大的石頭構建,高16.44米。精巧的雕刻展示了建筑與雕刻藝術的完美結合,具有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21、世界上最大的木雕大佛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的世界最大的木雕大佛,位于承德,是金漆木雕工藝的代表。這座雄偉的佛像,總高度達27.21米,基座高1.22米。從蓮花底座直至頂端,高22.29米,而底部深入地下3.7米。其腰圍15米,總重達110噸,其中頭部就占5.4噸。

22、中國最大的箱包產銷基地

  2010年,白溝箱包批發市場在保定市成立,形成了特色的產業聚集區,到2022年,其產值和網絡銷售額分別達到370億和260億,產品遠銷185個國家和地區。它在國內市場占有近28%的份額,成為中國最大的箱包生產銷售基地,被譽為"中國箱包之都"。

23、中國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南三條經過多年的發展,從一個小胡同市場變身為大型現代市場,被譽為“北方的北義烏”。它占地800畝,有40多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包括文化禮品城、日化城等25座商城,其中商品種類豐富,涵蓋十二大行業,近百萬種商品,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24、中國最大的羊皮服裝和制革產銷基地

  辛集的皮革工業源自殷商時期,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并被譽為“皮毛之冠”。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園區建設、產業集中、市場開發和質量提升,該產業取得了顯著進步。目前,這里已建立了國內最大的皮革市場、皮衣制造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羊皮制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