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是我們如今穿越山海常見的一種交通設施,我國這些年建造了不少隧道,翔安海底隧道就是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但是其實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我國也建造有隧道,那就是褒斜道石門,他也是全球第一個由人工開鑿的隧道,那么接下來排行榜123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褒斜道石門吧!

世界上第一個人工開鑿的隧道

  褒斜道石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山體隧道,坐落于古褒斜道南端的漢中褒谷口七盤嶺下。該隧洞全長16.3米,寬度為4.2米,南口的高度為3.45米,而北口的高度為3.75米,足夠兩輛車在洞內并排行駛。褒斜道石門的開鑿工作始于公元1世紀的漢明帝水平六年(公元63年),并在3年后的九年(公元66年)的4月份完工。至今,這座隧道已經擁有超過1900年的歷史,還保留著其原有的風貌。褒斜道石門被譽為是全球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

褒斜道石門歷史沿革

  褒斜古道,是一條連接關中地區與漢中、巴蜀盆地的歷史重要通道,始源于秦嶺的太白縣衙崖山。這條古道沿著褒斜兩條河,貫穿秦嶺山脈,全長約250公里。其中,南端的“褒谷”位于陜西漢中市,而北端的“斜谷”則位于陜西眉縣。據歷史記載,早在西周末年,褒斜古道就已開通。而在戰國時期,秦國為統一巴蜀,進行了大規模的道路改造,形成了褒斜棧道。這個重要通道極大增強了秦國的實力,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并促進了西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在1961年,它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褒斜道石門建筑結構

  綜合文獻資料和自20世紀60年代起的多次調查,褒斜棧道的構造可歸類為平梁直柱、框架、懸空平梁直柱及斜撐,還包括多跨式橋梁和人工隧道石門等多種結構。其中,石門隧道位于漢中市北部約20公里的褒谷南口,洞口呈向南北方向并且在褒河西岸,平行于河道。洞內沒有斧鑿的痕跡,表明其通過火燒水激方式開鑿。關于石門的開鑿年代,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褒斜石門是全球最早的人造交通隧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