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十大名校之一,該校曾走出許多優秀的人物,比如說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等等,同時它也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大學,那么接下來排行榜123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吧!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大學,位于昆明,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以及私立南開大學聯合創辦,屬于綜合性大學。由于日機轟炸,1938年校址遷至昆明,改名NSAU。直至1946年7月31日正式停辦,歷時約8年11個月。NSAU在抗戰期間聚集了驍勇的科研力量,培養出眾多杰出人才,為國家及世界的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1946年8月,原校在昆明舊址成立的國立昆明師范學院,后改為云南師范大學。2022年9月1日,西南聯合研究生院在云南師范大學一二一西南聯大校區成立。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組織人事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行政領導機構為常務委員會,設有總務處、教務處和建設處。周炳琳、沈履和鄭天挺曾擔任總務長,潘光旦、樊際昌、周炳琳、楊石先曾是教務長。黃鈺生原為建設長,后被任命為師范學院院長。1939年設立訓導處,查良釗為訓導長。校務會議和教授會也在校內設立,成員包括常委會員、秘書主任、教務長、總務長、訓導長、各學院院長及教授等。“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學校在昆明設立代表辦事處,處理各自學校事務,聯大工作人員也從三所學校中招聘。同時,三校的在校學生也能在聯大繼續就讀。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術研究
應用科學研究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軍事需求為導向,設立相關課程并編制教材,普及軍事知識。土木系和機械系開設莊前鼎的《兵器學》,施嘉煬的《堡壘工程》等軍事課程。清華大學研究院在遷至昆明后于1939年恢復,并設立5個專門研究所,其中包括農業、航空等,同時也在航空教材的編譯和推廣上取得顯著成效。1940年,白龍潭建立了當時國內唯一的試驗風洞。此外,各科研機構和軍工單位也逐漸將研究重心轉向硝酸、纖維等項目。
基礎科學研究
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于1941年榮獲教育部首屆國家學術獎勵金,其在聯大期間有超過20部論文作品,其間1937至1941年,他的論文每年皆有發表于蘇聯《報告》雜志。聯大物理系在戰時中國是頂級的物理研究基地,其中包含周培源的相對論和湍流理論研究,以及眾多學者對原子、分子結構及光譜的研究。1940年,吳大猷發布了關于多原子分子結構及其振動光譜的重要書籍。
冶金學方面,余瑞璜于1939年回國創建了清華大學金屬研究所,從事X射線強度新綜合法的應用,為中國首次應用X射線分析法于生產。在生物學方面,湯佩松和王竹溪于1941年合作發表了一份關于離體活細胞水分關系的熱力學論述,這在國際上被譽為植物生理學上的一項重大理論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