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我國建筑中橋是一種很重要的元素,通常是連接山川河流的通道。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名橋,它們既便利了交通,也美化了風景,默默無聞的矗立多年,見證了祖國多年的風風雨雨,裝載著許許多多不可言說的故事。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了解它們背后的故事。
1. 盧溝橋
盧溝橋位于北京,因橫跨豐臺區永定河(盧溝河)而得名。是北京城內最古老的石造連拱橋。盧溝橋始建于1189年六月,前后經歷過好幾次修繕,建成后全長266.5米,寬7.5米。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盧溝橋見證了中華兒女自強不息與團結勇敢,在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中最具傳奇色彩??箲鸾Y束后,這里也成了很重要的歷史重大活動紀念地。橋兩側一共有大大小小的石獅雕像共四百八十五只,只只形態各異,十分具有觀賞價值。
2. 廣濟橋
廣濟橋位于潮州,俗稱潮州湘子橋,連接著東西兩岸,橫跨韓江,是古代廣東通往閔浙交通的要道,曾有史書記載,該橋形成了獨特的十八梭船二十洲風格,人們從這里通過,還在這里唱戲,吃飯喝茶,下棋,使得橋上十分熱鬧。這座橋于潮州城東外,全長518米,集梁橋、拱橋、浮橋為一體,是我國的重點保護文物。
3. 五亭橋
五亭橋位于揚州市,乾隆二十二年建成,因為建在瘦西湖的蓮花梗上,所以也有“蓮花橋”的美稱,在建筑風格上結合了江南水鄉的秀美和大漠塞北的壯闊,兼具陰陽之美。橋上的五個亭子之間以短廊相連,橋身為拱狀,橋下有四翼,正側有十五個孔洞,既是揚州市的標志建筑,也是古代橋梁的藝術典范。
4. 趙州橋
趙州橋位于河北石家莊市趙縣,是一座橫跨洨河的石拱橋,因為趙縣古稱趙州,所以得名“趙州橋”。此橋于隋朝建造而成,是現今世界范圍內保存的最完整、最古老、跨度最大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我國古代造橋工藝技術高超的代表,它的設計十分精妙,既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重,同時也兼顧了設計美學,提高了橋的泄洪能力,是中國四大古橋之首。
5.洛陽橋
洛陽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內,位于洛陽江水道之上,連接著洛陽區與臺商投資區,自古以來就有海內“海內第一橋”的美譽。橋梁的全長為834米,寬7米,是宋代時泉州知府為了推進海外貿易貿易發展而興建,如今仍是泉州南北交流的關鍵要塞。洛陽橋是我國最古老的海港大石橋,前后經歷了多次人力的翻修,不僅對泉州的經濟貿易和交通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我國南宋時期的建橋工程提供了豐富經驗。
6.安平橋
安平橋位于福建省晉江市,連接著安海鎮和水頭鎮,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而得名,是我國古代至今最長的石橋,也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安平橋的來源背后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是為了鎮壓海里的孽龍以求興旺無災,百姓們紛紛籌錢修建了此橋。這座橋全長共五華里,又名五里橋,是我國古代建筑的杰作,現代經歷了幾次整修后,成為了現在居民飯后散步的好地方。
7.寶帶橋
寶帶橋位于蘇州的長橋鎮,始建于唐代,它的外形狹長,宛如一條帶子,十分美觀。全長316.8米,共53拱,構造十分精妙,是我國現今橋梁中最多孔的石橋。
8.瀘定橋
瀘定橋位于四川瀘定縣大渡河上,是一座全長103米,由13根鐵鏈形成的懸掛式鐵索橋,瀘定橋是清康熙四十四年間為連接漢藏而建,歷史十分悠久,現已成為中華民族和睦,國家統一的重要標志,紅軍長征期間成功飛奪瀘定橋最終取得抗戰勝利,該橋也因“飛奪瀘定橋”這句詩而聞名。
9.玉帶橋
玉帶橋位于北京頤和園內,該橋建于清乾隆年間,全部由玉石雕琢而成,采用的是雙反向曲線結構,拱高而薄,線條流暢,十分纖麗。橋身,橋欄都是用青白石和漢白玉雕刻而成,橋欄還雕刻有精細的飛鶴,十分生動。夜晚中的玉帶橋如同明月一般瑩白皎潔,熠熠生輝。
10. 十字橋
十字橋位于山西太原市晉祠內。這座橋始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東西寬闊,而南北卻下斜,造型十分獨特,就像準備展翅高飛的鵬鳥,得名“飛梁”。古人以圓為池,以方為沼,橋下的水池中暢游著魚兒,則有魚沼之稱,所以在古時候十字橋有魚沼飛梁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