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報
邸報,古代中國的朝政信息傳播媒介,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報紙”。它主要用于發布皇帝諭旨、大臣奏章、法令及官員任免等信息。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邸報的概念可能源于漢代,當時的郡國制度下,邸作為政府機構在傳遞信息中發揮作用。南宋徐天麟在《西漢會要》中提及郡國的邸負責通奏報,暗示了邸報的早期形式。盡管缺乏漢代邸報的實物證據或詳盡記載,這一歷史假設仍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晚唐時期,文學家孫樵在《讀開元雜報》中首次詳細描述了邸報的形態,記錄了按日期編排的事件,這些記載平實而簡潔。孫樵最初對邸報并不了解,這反映出當時邸報的流傳范圍相對有限。幸運的是,唐代邸報的實物得以保存至今。大英圖書館收藏的“敦煌進奏院狀”殘頁,是公認的最早邸報實物之一,來自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內容主要是關于當時官員向朝廷申請旌節的進度和一些時事狀況,為現代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