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縣花果山石窟
位于縣城西五公里的水簾村,花果山石窟(俗稱燈山)是一個擁有九曲十八洞的佛像石窟群。據說在南北朝時期,佛教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時,這里留下了這一群石窟。而后,唐玄藏西天取經時曾經經過這里,于是人們依附西游故事,將這地稱為孫悟空的故鄉,并塑造了西游的人物和傳承了西游的故事。為了慶祝太平,祈求豐收,明隆慶元年在花果山上鑿造了燈山石窟,每年元宵節時,當地群眾會點燃上千盞清油燈,以期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燈山石窟共有三千余燈頭大小的石窟,形成了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轎頂、牌樓等圖案。明《直隸彬州志》記載:“南北朝時,土人鑿以避兵”。唐貞觀年間,百姓于崖面石壁上開鑿連珠小竅1700余穴。每逢元宵節,點燃燈穴內的燈,燈如連珠,形成了五種圖案。燃燈之夜,燈火輝煌,絢爛非凡,閃爍奪目,令人驚嘆。每年正月十三,點燈人上山搭起燈架,放上瓷燈碗,加上新燈芯和菜籽油。當晚,點亮十二盞正燈和通往“九曲十八洞”的各盞路燈;十四日晚上,再點亮“轎頂”和“北斗七星”;十五日晚上,燈光達到高潮,花果山上燈火通明,猶如白晝,燈光交相輝映,壯觀至極。如今,這一活動已成為當地群眾慶賀新年豐收、祥和安樂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