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鳳凰臺
鳳凰臺位于儀鳳西街北口,原為咸陽北城樓,建于1371年,高6.1米,占地800平方米。臺上有4座大殿,傳說秦穆公的幼女弄玉和簫史吹簫引鳳至此,因其建筑形似鳳凰而得名。鳳凰臺是咸陽市區內保存較完好的高臺古建筑群,同時也是革命舊址,被稱為“咸陽古城明珠”,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圍環境優越,有安國寺、文廟、北極宮等建筑環繞,曲徑通幽。臺上的建筑精湛,墻壁上有佛教故事彩塑立神和琉璃彩塑神化故事浮雕。臺前有石碑坊、32級磴道和鐵鑄八棱六屋塔。此外,臺上還有一座鐘和一顆柏樹。鳳凰臺曾經歷火災和人為破壞,但仍可欣賞到當年的壯麗景觀。1921年,薛篤弼任咸陽縣知事時,每天早晨鳴鐘報曉,促使人們黎明即起。臺前的戲樓每年都有“二月二游百病”和“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活動。因此,“鳳凰高臺城中建”也被列為咸陽的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