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山化鎮位于偃師市區東7公里,東、北與鞏義市康店鎮為鄰,西與城關鎮、邙嶺鎮接壤,南臨伊洛河與鞏義市回郭鎮隔河相望。山化鎮交通便捷,隴海鐵路、連霍高速橫跨東西,省道S314線穿境而過,素有“洛陽東大門”之稱。全鎮總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萬畝,全鎮轄石家莊、寺溝、忠義、臺溝、山化、王窯、東屯、湯泉、藺窯、關窯、張窯、牙莊、馬洼、光明、游殿、新明、向陽17個行政村,252個村民小組,共5萬人。2014年6月被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企業戰略專業委員會授予“中國布鞋產業名鎮”稱號,2016年被河南省住建廳授予“河南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稱號,光明、游殿、新明三村入選第四批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湯泉、馬洼入選第五批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
近年來,山化鎮堅持項目拉動、產業升級,強化招商引資,積極實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雙帶動”戰略,做大做強化工、制鞋產業,培育機械、教學儀器產業,通過科技創新及招商引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初步形成了化工、制鞋、科教儀器、機械加工等4大支柱產業。2017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67億元,同比增長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0.2億元,同比下降8.3%;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86億元,同比增長1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42億元,同比增長11.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470元,同比增長8.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4389萬元,同比增長14.3%,其中稅收1822萬元,同比增長11%,工商稅收1032萬元,同比增長32.0%;招商引資完成5億元。
山化鎮作為農業大鎮,長期致力于農業產業經濟調整及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積極實施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生產條件逐年改善,農業產業化步伐進一步加快,先后涌現出東歌農業、秀美山川、五龍泉等一大批現代農業企業,實現了養殖業、種植業及“農”字號企業三大突破。同時,全鎮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勞保等社會事業得到全面進步。
山化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中國書法史上三顆耀眼的巨星:漢魏楷書鼻祖鐘繇、開一代書風的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明清時代“神筆”王鐸均長眠于此。北宋會圣宮遺址位于山化鎮寺溝村,現存碑一通,高9.2米,號稱“中州北宋第一碑”,村內還有一通北魏造像碑,二碑屬于河南省重點保護文物。此外,王窯、寺溝村的仰韶龍山文化遺址、藺窯村的商湯陵遺址已列入縣(市)級文物保護遺址。
做為洛陽市的東大門,我鎮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強化新型城鎮化引領、新型工業化主導、新型農業現代化基礎作用,圍繞“福民強鎮”總體目標,搶抓我鎮處于鄭洛工業走廊接點的區位優勢以及連霍高速東出口建設的戰略機遇,主動融入、積極作為,加快實施項目引資雙帶動戰略,加快建設“三化”協調發展的新型工業大鎮、文明鄉鎮、宜工、宜商、宜居、宜游新型城鎮。
2022年3月,山化鎮被確定為2021年度洛陽市文明村鎮。
2021年1月,河南省愛衛會命名山化鎮為2020年度河南省健康鄉鎮。
2016年12月,山化鎮上榜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
洛陽玉帝閣
玉帝閣位于偃師市山化鎮寺溝村(鳳凰山南麓),曾是北宋行宮會圣宮的一部分,俗稱“紅廟”。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康熙四十二年重修。玉帝閣屋面為歇山頂屋頂。坐北向南,底部長寬均約7……詳情>>
游殿天爺閣
游殿天爺閣類別:古建筑時代:清地址:偃師市山化鎮游殿村……詳情>>
總得票
世界十大農業最發達的國家排行榜
2022-11-21漳州十大強鎮排名
2023-03-13上饒十大強鎮排名
2023-03-242022十大科技強國排行榜
2022-09-07世界十大犯罪率最高的國家排名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