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拿山鄉是革命搖籃——井岡山的北大門,是井岡山市新城區的主要所在地,是全市最大的農業鄉鎮之一。東與泰和縣碧溪鎮交界,南與遂川縣新江鄉接壤,西與本市新城區和廈坪鎮相鄰,北與永新縣曲白鄉相連,全鄉東西寬7.6公里,南北長10.3公里,三面環山,總面積68平方公里。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南面有群山隆起向東北面傾斜,中間形成一小塊橢圓形的小間盆地,全鄉平均海拔320米,最高海拔926.6米,最低海拔209米。全鄉有耕地面積860公頃,山地面積728.7萬畝,水面1000余畝,鄉轄10個行政村,1個鄉辦林場,8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6000余人。
位置優越,區勢獨特。拿山地處四縣市結合部,是井岡山市的工業和農業大區,是四周邊境地區的人口和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工業產品的交易中心。同時,拿山處于全市交通的樞紐部位,321省道貫穿南北,龍廈公路、拿白公路全線貫通,泰井高速公路直通拿山,衡吉鐵路井岡山站設在拿山,加之井岡山機場、井岡山新城區的新建,使拿山鄉的交通條件越來越便利,信息越來越快捷,日益成為各路客商爭相看好的生財之地。尤其是井岡山新城區的建設,新城區工業園的建成,使拿山成為這一區域的物質流轉中心,信息傳遞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資金融通中心。
資源豐富,特產富饒。拿山是一塊流光異彩的土地,自古享有“關北糧倉”的美稱。全鄉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擁有人工造林數萬畝,形成了一座“綠色生態銀行”。全鄉擁有豐富的沙石、礦產、高嶺土、粘土、木材及水資源等。全鄉電力供應充足,能足夠滿足全鄉的生產、生活用電需要。全鄉主要農副產品有糧食、生豬、花生、瓜果、水果、林木等,逐步形成了糧、油、漁、牧、禽、花、果各業并舉規,規模發展的產業格局。目前,全鄉已形成了以貴溪、北岸、長路、茶坪村為主的2000畝西瓜產業帶;以溝邊、江邊、貴溪村為主的3000畝蔬菜產業帶;以小通村為主的2000畝果業產業帶;以勝利、拿山、南岸村為主的2000畝水面立體養殖產業帶;以溝邊村為主的500畝花卉苗木產業帶;以321省道兩側為主的近萬畝優質稻產業帶。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拿山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4度,年平均降雨量為1562.2豪米,全年無霜期長達261天,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8.9度,月平均最低氣溫為3.2度。全年日照時間為1573.1小時,為各種農作物種植、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近年來,拿山人民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教立市、旅游興市、依法制市”的戰略目標,以井岡山精神為動力,以調整產業結構為手段,以發展農村經濟為目的,依托旅游市場,發揮地域優勢,艱苦奮斗,開拓進取,促進了全鄉三個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鄉村面貌日新月異,群眾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提高。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拿山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總得票
中國房價性價比最高的城市排行榜
2022-09-18最值得去的10個東歐國家排行榜
2023-03-151998年曼谷亞運會獎牌榜排行榜
2023-09-02面積最小的十個國家排行榜
2022-09-30伊春各區縣面積排行
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