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瀘溪縣轄鎮。1949年設浦市特別鎮,1953年建浦市鎮,1958年改浦市公社,1984年復鎮,1987年撤浦陽鄉并入浦市鎮。位于縣境東南部,面積134.7平方公里,人口3.4萬。鎮政府駐浦市,距縣城水路26公里。有公路通縣城、沅水常年通航。轄十字街、太平街、新健街、煙坊街4個居委會和印家橋、城鄉、黃家橋、浦溪、小岸坪、高橋、青草、銀井沖、新堡、都歧、田家溪、高山坪、灰洞坳、魚坪、小麻、巖門溪、擂鼓坡、五果溜、毛家灘、麻溪口、鐵柱潭、牛家灣柑橘場22個村委會。是湘西三大古鎮之一。是縣工業區,有化工、礦產、耐火材料、鞭炮、加工等廠。-遠銷國外。境內有紅二、六軍團駐地舊址和新石器時代大溪文化遺址。.
2021年10月,浦市鎮入選湖南省級全域美麗鄉村示范鎮(鄉)創建名單。
2014年7月,浦市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0年7月,浦市鎮入選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浦市鎮古建筑群
明清時期,隨著浦市商業的發達,各行各業大戶紛紛涌現,最為出名的有吉、李、梅、曾、文、聶、龔、姚、福、蘇、瞿、潘等多家富商,其資產多則百萬兩白銀,少則也是十幾萬兩,他們紛縱用賺來的資金建造毫宅……詳情>>
浦市四合院民居
瀘溪縣浦市鎮曾是個繁榮的碼頭,碼頭邊船來船往造就了一時的輝煌,曾有“小南京”之稱。如今繁榮的碼頭景象已不復存在,昔日富庶的家族業已沉寂,然而走進表面看來平平常常的街邊門面,穿過狹窄而灰暗的房……詳情>>
浦市江西會館
江西會館又稱萬壽宮,江西人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早期修建的會館或同鄉會都以“萬壽宮”命名,寄以江西同鄉“福壽康寧、子孫發達”之意。明末清初,浦市外來經商的江西人日益增多,所以就集資建造了這座會館……詳情>>
高山坪古驛道
高山坪古驛道,位于湖南省瀘溪縣浦市鎮。由湖南省文物局2008年組織的第三次文物普查發現,古驛道長三十余公里,始建于明代洪武和萬歷年間,是朝廷與苗民沖突和苗漢融合的產物。當時朝廷為了加強對苗族……詳情>>
瀘溪下灣遺址
灣遺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浦市鎮北郊,沅水左岸一處低矮臺地上,在武陵山脈深處。201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該遺址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一直有人類繁……詳情>>
浦市古鎮
浦市,是湖南湘西昔日的大名鎮,以及其顯赫的水路要津,有“小南京”之雅稱。明清時期因盛產生鐵、木材、朱砂、桐油而聞名于世。五里長街,萬家燈火,商賈往來,舟楫蟻擁,十三省會館,六十四座寺廟,展示……詳情>>
浦市鎮特產與美食浦市鐵骨豬
浦市鐵骨豬屬于湘西黑豬類群,原產瀘溪縣浦市鎮,是湖南省地方豬優良品種,因其骨質緊密、堅硬如鐵而得名,經測定它的骨強度列全省地方豬之最。2006年浦市鐵骨豬被列為湖南省地方優良品種,并列入了《國家級遺傳……
浦市餃兒
浦市人習慣把餛飩稱為餃兒,實因其與餃子都是用面粉做皮,內里包肉的緣故。為了區別,便把個頭略小的餛飩叫做了餃兒。當然還有人會在餃兒的前面加一個小字,喚做小餃兒,這樣無論是在家做餃兒還是出去吃餃兒就絕對不……
浦市燈芯子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一婦人得了病,需要用荸薺做藥引,寒冷的冬天,男人從上街跑到下街,為了幾粒荸薺一直在寒風中穿行,即便無果,也為那婦人感到高興,塵世間走一遭能遇見一個不顧嚴寒也要為自己尋覓藥引的人,當……
浦市甜橙
傳統名果,主產于瀘溪縣浦市鎮,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果形端美觀,果皮色澤橙紅鮮艷,果肉細嫩化渣,汁多籽少,風味香甜濃郁,其可溶性固形物為11。8~12。2%,含糖量9。09~9。83%,含酸量……
浦市鎮民俗文化浦市窨子屋
浦市鎮位于我縣東南部的沅水西岸,東與辰溪縣隔江相望;南鄰達嵐鎮、西連白洋溪鄉,北接白沙鎮。全鎮面積238.68平方公里、人口約6萬。明清時期,浦市商貿、文化極為發達和繁榮,在不到二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一……
總得票
海南經濟最好的十大城市排行榜
2022-10-13通州十大強鎮排名
2023-03-23西藏十大最有錢的鎮排行榜
2023-03-06中國離婚率最高的十大城市排行榜
2022-09-30南美洲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排行榜
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