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2022年1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和橋鎮為2021年度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1年10月,和橋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415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和橋鎮榜上有名。
2020年12月,2020年江蘇“味稻小鎮”推介名單公布,和橋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和橋鎮榜上有名。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和橋鎮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4年7月,和橋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0年3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和橋鎮2010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和橋是宜興市四大鎮之一,有1500多年歷史,自古以來就是“千葉小舟云集,八方商賈過往”的重要商埠碼頭,是市域北部地區經濟、文化、商貿、信息中心。全鎮面積105.10平方公里,有30個行政村、2個漁場、6個社區居委、800多個企事業單位,總人口近7萬人。這里四季分明,物產豐富,百業興旺,人杰地靈,素有江南“小無錫”的美譽和“教授之鄉”之稱。2003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5.27億元,工業應稅銷售20.5億元,后勁投入2.9億元,財政收入36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500元,農民人均收入達5620元。
和橋鎮有著優越的地理優勢,便利的交通條件,104國道、錫溧漕運河穿越鎮區全境,新建的錫宜高速公路、新(沂)長(興)鐵路和燒香港運河都與和橋鎮穿越而過。城鎮規劃科學,布局合理,鎮內電力通信、道路交通、商場超市、中小學校、文化場館及金融、保險、醫院、賓館、度假村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1997年以來,分別被省政府命名省級衛生鎮、省實驗教育現代化工程先進鎮、省體育先進鎮、省科技工作先進鎮、省文明鎮,1999年被江蘇省列入江蘇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省30個重點中心鎮聯系點,同年底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2000年2月被國家體改委確定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和橋鎮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社會穩定,民風樸實、文化底蘊豐厚。農業生產連年豐收,產業化經營取得顯著成果。特別是滆湖的水產品久負盛名,尤以湖蟹、青蝦、淡水魚及蚌珠著稱。全鎮工業已初步形成紡織服裝、輕工機械、汽車配件、環保設備、建設化工、電子電纜、塑料纖維為主的產業體系,部分產品已達到國內外科技領先水平。私營經濟發展迅猛,兩個私營經濟開發區已具規模。第三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商業網點和專業市場不斷發展。外向型經濟步伐加快,良好的投資環境使一批批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企業在和橋投資興業。
規劃建設中的和橋工業集中園是經市政府批準設立的重點工業小區。創業園東至新長鐵路,西靠南新集鎮、南至塘瀆港,北臨殷村港,總規劃面積1.87平方公里,園內實現“五通一平”,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優勢明顯,享受國家和地方政府賦予的各項優惠政策。.
宜興化城寺
化城寺,在宜興市和橋鎮東橫街東端,1985年1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明隆慶年間,暹羅國(今泰國)王子金地藏渡海擇地九華山,曾在此結一茅草房留宿,故又稱“茅庵”。清乾隆末
宜興邵氏宗祠
邵氏宗祠,位于宜興市和橋鎮閘口村。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邵氏宗祠,建于清代,現存建筑共三進,通面闊9間23.60米,進深41.20米。第一、三兩進改建較多
允濟橋
允濟橋,在宜興市和橋鎮大生村前謝自然村東約400米,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允濟橋建于清代,為單孔石拱橋,南北向(南偏西33°),青石、花崗石混砌,其中橋身為青石
總得票
訥河十大強鎮排名
2023-03-16承德十大強鎮排名
2023-03-15世界十大足球王國排行榜
2022-10-14中國10大“遷都”呼聲最高的城市排行榜
2022-11-03中國十佳宜居城市2022排名
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