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董集鄉位于墾利縣縣境西南部,東臨東營區,西與利津縣隔河相望,南與郝家鎮相連,北與勝坨鎮接壤。版圖面積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萬畝。轄33個行政村,6010戶,20189人。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45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4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6元。董集鄉區位優勢明顯,距縣城24公里,距東營市西城僅6公里,屬東營市西郊;交通便利,鄉村公路通車里程50公里,干線公路永莘路橫貫東西,博新路縱貫南北;水資源條件優越,位于五、六干之間,有水庫8座,總蓄水能力30萬立方米;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電力充足;董集鄉地處油區,有油、氣、水井近120口;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規劃區占地總面積1000公頃。近年來,鄉黨委、0充分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實施“招商引資”和“工業強鄉”戰略,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和民營經濟。目前,位于鄉域東部的西郊(董集)工業園已初規模,園內投產項目10個,在建項目8個,到位外來固定資產投資達1.84億元。全鄉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為主的工業產業格局。農業發展迅速,已形成畜牧、瓜菜、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糧經比例達到4:6。目前,全鄉人民緊密團結在鄉黨委0周圍,以昂揚的精神面貌,求真務實的嚴謹態度,朝著更新、更高的目標邁進。
董集鄉-概況
墾利縣董集鄉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東與東營市經濟中心——西城區毗鄰,西依黃河與利津縣城隔河相望。全鄉總面積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轄33個行政村,2.04萬口人。220國道、316省道橫穿東西,218省道縱貫南北,交通方便,區位優勢明顯。
董集鄉近年來,董集鄉黨委、0在縣委、縣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鄉廣大干部群眾,解放思想,干事創業,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實施“工業強鄉、農民增收、城鎮建設、和諧保障”四大戰略,全鄉經濟社會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2007年,全鄉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9.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7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46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突破1.8億元,分別是2002年的13.5倍,11.2倍,6.1倍,2.1倍,10倍;年均同比增長68.2%,62.1%,43.5%,16.3%,158%。經濟建設躍上新臺階,城鎮建設開創新局面,社會事業邁出新步伐,人民生活實現新提高,黨的建設得到新加強。先后被評為“全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省十大魅力鄉鎮”、“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文明單位”、“全市小康文明村建設先進集體”等200余項縣級以上榮譽稱號。
2021年12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董集鎮為2021年山東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2020年3月,董集鎮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
2019年12月,董集鎮被認定為第一批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街)。
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董集鎮2011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董集鎮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劉家遺址
劉家遺址位于墾利縣董集鎮。年代為商、周。2013年,劉家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董集鎮民俗文化墾利說鼓書
墾利說鼓書是曲藝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墾利縣傳統民間曲種之一,它以獨特的演奏技巧,多種形式的唱腔運用以及豐富的板式節奏變化,在民間曲藝中獨樹一幟。墾利說鼓書流傳于墾利縣的董集鎮,董集鎮官莊村的周樂鳳還在帶
總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