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德昌縣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海拔高差懸殊,光、熱、水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變化明顯,生態環境獨特多樣,使德昌得以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全縣森林覆蓋率41.7%,草地面積占總面積的27.5%。計有原始草種384種,有云南松、杉、柏、榿、櫟、樺等數十種樹種,珍稀樹種有攀枝花蘇鐵、德昌杉、銀杏、紅椿等,其中德昌杉在全國66個杉木種源中材質及其它性能均名列前茅。
林副產品種類繁多,有食用菌和染料、藥用、芳香油、油料、園林花卉等類植物400余種。已查明動植物藥材上百種。常年收購中草藥材30多種,以龍膽草、僧母草、黃芩、川楝子、茯苓、余甘子、金龜蓮、商陸為大宗。經濟林木有油茶、油桐、漆樹、核桃、花椒等。果品有梨、桃、柑桔、李等。
已探明礦種有47種,以赤鐵、鏡鐵、含銅菱鐵、釩鈦磁鐵、石灰石、高嶺土、硅石為多。
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烤煙、甘蔗、蠶桑、早熟和錯季蔬菜等。畜禽以豬、羊、牛、馬、雞、鴨為主。德昌香米、德昌水牛和“建昌鴨”均為地方優良品種,聲名遠揚,早熟和錯季蔬菜行銷廣遠,其中又以德昌早蒜苔最為出名。
縣東螺髻山及山麓各溝植被豐茂,素湍綠潭,眾多峰、頂、坪、洞無不險、雄、奇、幽令人神往;彝族年、火把節、傈僳族闊拾節以及彝族、傈僳族婚禮、葬禮都饒有特色,獨具風情,為開發旅游資源提供了條件。沿安寧河、茨達河所存大石墓是古邛都人群體墓葬,被列為四川省重點保護文物。
社會發展
早在漢晉時期,德昌就是“南方絲綢之路”主線零關道上的一個歷史悠久的驛站。特別是解放后,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發展較快,全縣公路通車里程550公里,國道108線和成昆鐵路貫穿全境,雅攀(雅安——攀枝花)高速高速公路亦沿安寧河穿境而過,目前其德昌境內路段已開通,九十年代已實現鄉鄉通公路。有縣際郵路一條,縣內郵路4條73公里。全縣23個鄉鎮均通程控電話,共有電話機7310部,無線尋呼機2150戶,移動電話865戶。
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90價)達3913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7044萬元,第二產業10832萬元,第三產業11256萬元。工農業總產值4994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1829萬元,農業總產值28119萬元。縣財政收入6057萬元。
全部工業企業(含個體)1999年末達1113戶,產值21829萬元(90價),其中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10個。有鐵合金、水泥、石灰礦、制糖、磚瓦、水電、造紙、冶礦、食品加工等門類,其中鐵合金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鐵合金15865噸、白糖8384噸、發電量21741萬度、水泥5.78萬噸、人造板6398立方米、火柴16.11萬件、松節油86噸、松香322噸、酒精921噸、紅磚4192萬塊。
全縣農業緊緊圍繞“一個基礎”(糧食)、“五大支柱”(烤煙、蠶桑、甘蔗、早市蔬菜、林果業)求發展。1999年末,實現農業產值14691萬元(90價,下同)、林業產值2550萬元、畜牧業產值10299萬元、漁業產值579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4424萬元。主要農產品糧食84869噸、甘蔗11萬噸、烤煙葉3390噸、蠶繭367噸、水果3098噸。種植早市蔬菜6萬畝,產值近1億元。結合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大力發展桂圓、板栗、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木,主要林產品板栗182噸,花椒318噸,核桃210噸,松脂58噸。
德昌縣地處攀西資源綜合開發區腹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氣候宜人,通訊暢達,交通便宜,又欣逢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中共德昌縣委、德昌縣人民政府本著“優勢互補、互利互惠,互相支援,共同發展”原則,“笑迎有識士,廣交天下客”,擴大開放,堅持改革,團結奮進,銳意進取,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創造德昌更加美好的明天。
經濟區位
德昌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南部,攀(枝花)西(昌)資源綜合開發區腹地,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縣,農、工產值比例為56:44。是涼山州的糧食主產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德昌工農業生產及各項面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屬涼山州沿安寧河谷經濟狀況較好的五縣市之一。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地域所限,縣級經濟較之省內發達地區仍顯脆弱,處于較低水平,發展相對滯后。農業內部結構仍需進一步調整,支柱產業還需進一步壯大,工業整體效益較差,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基礎設施
電廠和裝機能力,輸變電能力:
全縣有電廠29座,裝機容量47698千瓦,年發電量21741萬千瓦小時。現有10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2×2500千伏安),35千伏樞紐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2×8000千伏安),35千伏及10千伏配電變壓器6臺。38759KVA、35KV輸電線路5條95.7公里,10KV輸電線路7條48.5公里,供電線路北達西昌市、南至米易縣,形成以樞紐變電站為中心的擔負全縣輸配電任務的縣骨干電網。縣電力公司已發展壯大為一個集發、供、轉售等多種經營為一體的電力有限責任公司。
公路和城市建設情況:
德昌有公路始于1941年。多年來不斷加強公路的興筑和養護。八十年代修了大灣公路13.5公里,鐵爐公路25公里。九十年代修了沿江公路72.5公里,龍窩公路24.7公里,大陸公路40公里。九十年代實現了全縣鄉鄉通公路。至1999年,縣內公路通車里程550公里,其中108國道69公里,省道53公里,縣道33公里,鄉道269公里。
縣城駐地德州鎮,占地2平方公里,有街、道、巷40余條。城區大規模改造始于九十年代。新建占地170畝,長493米,寬23米的西干道;打通新華街和育才路南端,新建街道共長440米,寬23米,三條街道配套建房9.8萬平方米。改建占地2300平方米的小商品市場一個,占地一公頃的廣場一個。鋪設其它城區主要街道水泥路面約8000平方米,新建公廁6座。
企業概況
德昌現有企業1000余戶,涉及行業多,但大多規模較小。其中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10戶工業企業為縣內的骨干企業,即:達炬龍公司、德昌水泥廠、德昌林化公司、德昌自來水公司、德昌電力公司、德昌金葉公司、永朗新皂復合肥廠、攀西順祥公司、德昌富源稀土廠、鐵合金集團公司。10戶工業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70%左右。鐵合金集團公司為縣內資產排名第一的企業。該公司擁有資產1.47億元,占地57萬平方米,年產硅系鐵合金16350噸,主要產品攀西牌硅鐵合金、硅錳合金、硅鋇合金、稀土合金等。2000年5月,該公司與西昌電力有限公司聯合,擴大生產規模,擬建成年產31350噸的大型鐵合金生產企業。該公司曾被評為“四川省500家最大規模企業之一”、“四川省最佳效益500強”。達炬龍公司擁有資產4280萬元,占地219.96畝,年入榨甘蔗10萬噸左右,年產螺髻山牌白糖8384噸,人造板6398立方米,酒精921噸。
民族風情
彝族婚禮:婚禮據男方及其父母和女方的生辰屬相占卦擇定吉日。婚禮前一天,男方和女方家均約客歡慶,遠近族人、親戚均至。男方家遣兩名青壯年男子攜禮、牽馬來接新娘,女方家慣以潑水戲弄。族人放量飲酒至第二天送親客上路。婚禮復雜,講究頗多。婚禮程序有念祭婚經、搶婚肉、轉毛彩片、端獻煎稀飯、敬酒、梳頭、送肉骨節、賽歌、回門等。傳統婚宴只食砣砣肉和飯團,禁食鹽,不喝湯。
彝族喪儀:除生下的未滿月夭折嬰兒和麻瘋病人死后土葬外,均以火焚尸,骨灰置于甕,入深山崖洞密埋,不令人知,以防冤家盜掘。火葬儀禮主要包括備葬、議葬、祭奠、指路、招魄、起靈、化形、聚食等儀節。
彝族年和火把節:彝族年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一月內擇吉日舉行。過年三天,第一天“點煙火”,用豬肉祭祖,第二天賽馬、蕩秋、角力、蹲斗等活動,第三天“送祖”。火把節盛于過年,節期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幾天,祭神、祭田,祈年豐收,送崇除邪是其民俗內容。這天,在外的人都得趕回家吃團圓飯。飯后,點燃火把照亮屋的每一個角落,再出門游行于寨邊,田野山坡。節日期間,有斗牛、摔跤、賽馬、選美、對歌、舞蹈等娛樂和體育活動。
傈僳族婚禮:傈僳族嫁歷來簡樸,男方不給聘禮,娘家不給陪奩,婚期多在臘月至次年二月,婚禮分別在男女雙方家進行,須請兩位年齡大于新郎的男子操辦。婚禮在女方家有念祝福語、祭告家神和祖先,交換羊腿骨、對歌、跳領親舞等程序。新娘用被蓋庇護后進入夫家門,男方家人朝被上撒擲干羊糞丸,以示吉利,新娘進屋時不得與新郎及其家人闖面,避免婚后不和。婚宴后,新人拜堂,稱請拜,拜后一對新人另起新名,取名完畢,參加婚禮者跳蹢腳舞,往往至次日早晨才各自返家。
2021年8月,國家商務部公布了2021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德昌縣名列其中。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德昌縣人口數量為21.65萬人,位列涼山州各縣市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0位,位列四川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25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135位。
2017年2月,德昌縣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07年,中國科協命名德昌縣為第三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總得票
新疆十大富裕村排名
2023-10-26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排名
2022-09-27美國人口最多的十個城市排行
2022-11-20夏天最熱的十個城市排行榜
2022-10-10華人最少的國家排行榜
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