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乾務鎮位于珠海市西部,陸地面積190.6平方公里,是全市地域面積最廣的鎮,下轄16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戶籍人口為4.5萬人,流動人口2.8萬人,旅居港澳、海外鄉親3萬人,是著名僑鄉。民間傳統藝術“乾務飄色”獨具特色,揚名港澳地區。2005年6月,乾務鎮成為珠海市首批廣東省“教育強鎮”。乾務鎮地處珠江三大出??谘麻T、虎跳門、雞啼門交匯的“金三角”,依山面海,水網密布,全鎮擁有大小水庫17個,其中乾務水庫是珠海西部最大的淡水水庫,容量為1160萬立方米。乾務鎮山青水秀,風景旖旎,資源豐富,位于三里村的珠海萬盛鄉村俱樂部依山傍水,是國內外游客休閑度假勝地,裴聲海內外。水產、奶牛、香蕉是乾務鎮農業支柱產業,馳名全國的“斗門青蟹”、“重衣蟹”主要產于乾務水域,農業生態旅游項目發展前景廣闊。乾務鎮交通發達,毗鄰珠海港、珠海機場,珠峰大道、珠港大道貫穿全鎮,粵西沿海高速公路出口近在咫尺,規劃中的廣珠鐵路西線在境內設立貨運站。域內的珠海市富山工業區發展態勢良好,已初步形成電子信息、汽車配件、五金機械三大產業群,目前有落戶企業160多個,其中投產企業112家,預計2006年底工業總產值16億元;在建、籌建項目52個,重點項目有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住友化工和投資15億元的國內知名企業方正科技等,預計到2009年全鎮工業總產值超過一百億元。乾務鎮是珠海市實施“工業西進、城市西拓”的主戰場,是西部沿海城市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五年將充分利用交通便捷、土地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廣闊等優勢,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五項工程為載體,以富山工業區和乾務中心圩鎮、西部沿海城市帶為平臺,全力推動工業加快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第三產業追趕發展、社會和諧發展。重點打造珠海西部工業和物流兩大亮點。加快整合擴大富山工業區,做大做強電子信息、汽車配件、五金機械制造業,打造珠海西部工業亮點。以廣珠鐵路站場建設為依托,主動接受珠海臨港工業區的產業輻射,結合鐵路貨運站建設,規劃建設15平方公里的物流產業區,重點發展倉儲、分裝、運輸服務等,打造珠海西部物流產業亮點。乾務鎮人杰地靈,環境優美,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歡迎港澳臺同胞、海內外客商前來觀光休閑、投資置業,共創輝煌。.
2021年10月,乾務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859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乾務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乾務鎮榜上有名。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乾務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乾務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荔山村黃氏宗祠建筑群
荔山村黃氏宗祠建筑群(含黃氏大宗祠、月軒黃公祠、黃氏名賢祠)位于珠海市斗門區乾務鎮荔山村,坐北向南三祠并列,由東至西依次為:月軒黃公祠、黃氏大宗祠、黃氏名賢祠,均屬清代大式建筑,總面積166……詳情>>
網山古村落
網山村自清朝乾隆三十年立村,地處南海之濱、崖門之東,依山而建,因村后的來隆山造型奇特,遠觀如同網狀,遂因此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是珠海乃至珠三角地區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古村落之一。這……詳情>>
南山村鎮南樓
南山村鎮南樓位于珠海市斗門區乾務鎮南山村南基山上,建于民國14年(1925),由當地旅外僑胞捐資建造,建造費當時白銀一萬一千兩,屬防衛性護村崗樓。崗樓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644平方米。樓高……詳情>>
荔山村黃氏大宗祠
黃氏大宗祠號稱垂裕堂,位于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乾務鎮荔山村,建于清同治至光緒丙子年間(約1862-1876),是該村明代進士黃錀和清代廣西布政使黃槐森的家族宗祠。坐西北向東南,三間三進,中軸線……詳情>>
黃氏名賢祠
荔山村黃氏名賢祠位于乾務鎮荔山村,祀黃姓歷代賢人,遷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坐北向南,三間三進,祠前置石獅一對,占地面積1255平方米。抬梁與穿斗混合結構,硬山頂,博古脊,石腳青磚墻,……詳情>>
月軒黃公祠
月軒黃公祠位于乾務鎮荔山村,始建于清光緒丙子(1876)。坐北向南,三間三進,祠前置石獅一對,后有水井及夯土墻1堵,占地面積348平方米。硬山頂,石腳青磚墻,后堂鍋耳山墻,抬梁木架構,綠釉瓦……詳情>>
乾務鎮民俗文化裝泥魚習俗
裝泥魚習俗是廣東省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習俗,由于泥魚表皮非常光滑,經常在淺灘上跳躍或爬行,很難徒手捕捉,村民們根據泥魚喜在泥洞里出沒的習性,琢磨出了用籠子誘捕的辦法,而“裝”在廣東方言里即“誘捕”之意。……
乾務飄色
乾務鎮地處珠海市西區南部,是廣東省出海五大口中的崖門、虎跳門、雞啼門交匯的“金三角”。乾務飄色分布在乾務鎮乾東、乾西和乾北三村,至今已有近400年歷史。明朝天啟年間(1625年),乾務鄉親梁國棟赴京應……
總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