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巴公鎮因春秋時期因晉文公西伐巴蜀遷巴子于此而得名。位于澤州縣,南接城區,北連高平。太焦鐵路、207國道、晉長二級路縱貫南北。轄44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總人口6.2萬人,總面積112平方公里,素有“太行第一鎮”之稱。先后榮獲"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全國文明鎮”和“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
經濟
該鎮持大改革促大開放,走出了一條“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服務現代化、農村城鎮化”的四化互動的科學發展之路。規劃建設的省級巴公化工工業園區,吸納了晉城煤化工公司、天澤集團、蘭花集團、福盛鋼鐵公司等20家“國字”號和民營、混合所有制骨干企業,形成了資源開發、冶煉鑄造、煉鋼軋材、建筑建材、輕工化工等多元化工業格局。農業方面,巴公鎮抓典型培樹,抓品牌建設,抓龍頭企業,建設了4個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響了傳統產業"大蔥"品牌。以巴公一村大蔥深加工和"另一面"食品公司為龍頭,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巴公鎮區修建了農貿城、商業街、商貿中心、家美樂超市以及農民培訓中心等。
巴公鎮是澤州縣人口最多,自然條件、經濟基礎較好的一個鄉鎮。改革開放以來,巴公鎮經濟、社會發展迅猛。2006年,全鎮生產總值43.2億元,財政收入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96元。
-
發展規劃
巴公鎮是澤州縣新農村建設"一鎮一鄉百村"示范的龍頭鎮,制定了"抓園區經濟建設,促進新產業發展;抓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素質;抓房地產開發,帶動新村鎮建設;抓民間資本激活,創新投入機制;抓文明創建,樹立社會新風"的五大戰略重點。在這一思路指導下,在鎮區的8個村中開展"五統一"工作,即"統一規劃、統一供暖、統一供氣、統一排污、統一建設"。
2017年8月,巴公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16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巴公鎮為2015年國家園林城鎮。
2014年7月,巴公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09年1月,巴公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2007年1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巴公鎮第六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2005年10月,巴公鎮上榜第一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西四義普覺寺
西四義普覺寺(第五批省保)時代:元至清地址: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西四義村西四義普覺寺,據寺內現存的清道光十四年(1834)碑文記載及實物佐證,該寺創建于唐天寶元年(742),后經歷朝維修,終成
總得票
張家界周邊旅游城市排名前十
2023-06-06宿州各區縣面積排行
2022-10-22世界三大頂級海島排行榜
2022-09-01烏蘭浩特十大強鎮排名
2023-04-10全球十大最昂貴的城市排行榜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