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2022年9月,2021中國西部百強鎮名單揭曉,巴彥浩特鎮位列第35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巴彥浩特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巴彥浩特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巴彥浩特鎮上榜2019中國西部百強鎮,位列第39位。
2014年7月,巴彥浩特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09年1月,巴彥浩特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巴彥浩特,蒙語意為“富饒的城”,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稱,原名定遠營,建旗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歷史。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三級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阿拉善左旗的東南部,賀蘭山西麓,東與宗別立鎮相連,南與巴潤別立鎮、嘉爾嘎勒賽漢鎮相連,西與查干布拉格毗鄰,北與吉蘭太鎮和巴彥諾日公蘇木接壤,總面積5433.8平方公里,鎮區建成面積約為24平方公里,有蒙、漢、回、滿等14個民族7.9萬人,人口城鎮化水平達85%。現轄4個街道辦事處,16個社區居委會、19個嘎查、5個村、駐鎮單位556個,是一個典型的農牧結合、城鄉一體的建制城鎮。
自然環境
巴彥浩特鎮屬典型的中溫帶干旱地區,冬寒而長、夏熱而短,年平均氣溫8.5℃,日溫差12~15℃,年平均日照時數2800~3200小時,日照強度1.64千卡/CM3,無霜期在145天左右,年降水量少,僅為蒸發量的1/11。一年降水多集中于5-9月。天氣經常晴朗無云。大氣透明度好,光照時間長、百分率高,光能資源豐富。屬風較多地區,多主西北風,風能資源較為豐富。
自然資源
巴彥浩特鎮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礦種繁多,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現已探明周邊的礦藏有48種284處,鹽、煤、石灰石、石膏、螢石等資源為優勢資源;土地資源方面現有耕地21000多畝,可用來發展設施農業和舍飼養殖業;另外,皮革、絨毛等畜產品品質高、產量大,是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的理想場所。
區位條件
巴彥浩特鎮距離銀川、烏海等地較近,在呼包銀經濟圈的輻射范圍內,有利于開展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和經濟互動。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銀巴公路、烏巴公路、巴額公路、巴達公路是鎮區的主要出口,是阿拉善盟“南連北開”的交通樞紐城鎮,同時也是阿左旗農畜產品交易的集散地。
旅游資源
巴彥浩特鎮歷史悠久,民族文化豐富多彩,風土人情絢麗多彩。境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寺廟古剎遍布其間,賦予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草原風情,共同構成獨特豐富的旅游資源。六世0-其靈塔——南寺(現為國家4-旅游景區)與北寺、月亮湖、天鵝湖等生態沙漠旅游景點及鎮區內新世紀廣場、阿拉善王府、生態公園、王陵公園、奇石一條街、賽馬場等人文宗教旅游景點形成了精品旅游環線,茂密的原始森林、浩瀚的沙漠秘境、晶瑩的奇石玉器....
賀蘭山廣宗寺(南寺)
廣宗寺藏名“丹吉楞”,俗稱南寺。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境內,賀蘭山西麓的一個山谷之中,距巴彥浩特鎮東南23公里左右,該寺有6個屬廟,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中規模最大、名望最高的
阿拉善博物館
阿拉善博物館(阿拉善王府)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老城王府街北側,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為阿拉善歷代旗王的官署和居住地。王府經歷代旗王修建,至第十任親王達理扎雅
騰格里沙漠天鵝湖
介 紹 天鵝湖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境內,地處騰格里沙漠東部邊緣,與月亮湖南北相距35公里左右,與旗政府所在地巴彥浩特鎮東西同樣相距35公里左右,三者形成一個鈍角等
阿拉善延福寺
延福寺系阿拉善旗八大寺之一,位于巴彥浩特鎮王府街北側,俗稱“王爺廟”,藏語名為“格吉林”,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保護的古式建筑之一。該寺從乾隆七年(1742年)開始修建大殿,以后陸續完成周圍的建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境內,東以山脊為界與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885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0200公頃,緩沖區面積1076
總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