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普利橋鎮位于冷水灘區境北部,鎮政府駐地距冷水灘城區33公里。東鄰黃陽司鎮,南毗牛角壩鎮,西界東安縣花橋鎮,北接楊村甸鄉、祁陽縣。鎮政府駐普利橋村,轄小里橋、鹽目橋、臘子山、農科、普利橋、朱家洞、鐵塘、江子塘、許家、關草、吊樓、岐山、拱橋、八井、卉塘、石馬、寬公、定良、麻田、栗山、小水、應塘、雨塘、長沖、石子塘、杉木橋、魯頭碑、小江橋、下葉塘、板塘、荷塘、力塘、岐塘沖、落刀塘、九龍、雙龍、竹家沖、雙合等38個村和正東、正西2個居委會。
鎮沿用駐地普利橋自然地名。明初,此地即有人開鋪設店,街東土地堂側架有木橋,始名“土地橋”。1939年前后-,偽軍在此修碉堡一座,逐改名“堡里橋”。1943年,東安縣顧疇和尚來此做法會,改為“普利橋”,意即“普利四方”。文化革命中改“利”為“里”,稱“普里橋”,1982年恢復“普利橋”。該鎮解放初為岐山、定牌2個鄉,1956年并入普利橋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和平公社。1961年改建為普利橋公社。1984年改設普利橋區政府,管轄原普利橋鎮、楠木沖鄉、杉木橋鄉、楊村甸鄉、花橋鄉、坪塘鄉、牛角壩鄉、牛角圩鄉等8個鄉鎮。1995年撤區并鄉建鎮時,原普利橋鎮、楠木沖鄉、杉木橋鄉等3個鄉鎮合并為普利橋鎮。
全鎮總面積135.8平方公里,耕地2638.32公頃,12033戶,48537人。境內屬丘陵地形,主產水稻、大豆、紅薯、烤煙、紅棗、向日葵、百合等經濟作物,尤其是紅薯粉產量多,正宗而揚名。礦產資源豐富,錳、煤儲量大。該鎮是古老的傳統集鎮,早在明初就形成集市,圩日上熱鬧非凡,傳統的“二月八”聞名遐邇。境內水利資源豐富,有小二型水庫9座,骨干山塘465口,有石溪江、龍江穿越境內。冷普公路1997年全線通車,2003年拉通了嵐江路,使普利橋鎮的城鎮規模擴大了1倍。鎮年工農業生產總值16500萬元,年財政收入450萬元。
境內設中學4所,小學21所,醫療機構1個。境內有冷水灘區至今發現最大的巖洞,洞分兩層,上為旱洞(主洞)下為水洞。洞內景色優美如畫,有地下河流過,清澈透明;有高低不等的“包廂洞”48處,奇形怪狀;有天然的石桌、石椅、石鼓、石鳥、石凳、石乳、形形色色,儀態萬千。巖洞歷史悠久,早在明元武五年,洞內就有軍隊安營扎寨;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上萬群眾在巖洞避難;新四軍曾在這里“神出鬼沒”,使日軍望山興嘆!.
2014年7月,普利橋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總得票
世界十大治安最好國家排行榜
2022-09-01中國十大最富有縣級市排行榜
2022-09-29安徽最發達的10個縣排行榜
2022-09-16敦化十大強鎮排名
2023-03-232024世界美食國家排行榜Top100
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