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龍潭鎮位于渝東南武陵山區腹地,面積1.5平方公里,龍潭因伏龍山下兩個狀如“龍眼”的汆水洞常積水成潭,古鎮自
“龍眼”之間穿過,形如“龍鼻”,因而得名。龍潭自蜀漢以來,曾相繼為“縣丞”、“巡檢”、“州同”、“縣佐”所在地,相當于州縣的分司或副職,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自宋及清600余年的“蠻不出洞,漢不入境”土司統治政策,造就了龍潭這一千年古鎮獨有的建筑藝術和神奇的民族文化。
古鎮順湄舒河而建,規模龐大,保存完好。現存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蹭得光可鑒人、青幽如玉,古老的海生物化石時隱時現。50多座土家吊腳樓翹角飛檐,形態美觀。街上店鋪林立,巷道相互連通。封火墻壁壘森嚴,氣勢恢弘。四合院古樸幽靜,頗具特色。
湄舒河自古以來就是連結酉水匯入沅江,通往-的大通道,自雍正末年廢除土司制度,取消“蠻不出洞、漢不入境”的禁令后,-、湖廣、重慶等地客商紛紛云集龍潭古鎮,運來大宗食鹽、布匹等日用百貨,運出桐、茶、漆、朱砂、-等特產。古鎮上鹽號、商行、店鋪林立,有“貨龍潭”之稱。江西商人會館萬壽宮、湖南商人會館禹王宮等相繼建立起來,促進了當地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抗日戰爭日期,龍潭古鎮成為淪陷區民眾避戰的大后方,1.5平方公里的小鎮上云集了8萬人,商賈云集,人煙阜盛,使龍潭一時蜚聲全國,被譽為“小南京”。
龍潭鎮磚木結構的居民房屋鱗次櫛比,建筑工藝各有千秋。木結構的房屋,一般人家是“三柱四騎”、“三柱六騎”。大戶人家則是“四合天井”大院。青石柱砌成古樸典雅的大朝門,院內有“中堂”,用作祭祖、迎賓和辦理婚喪大事。臨街底層用木板裝修或磚泥砌成的柜臺,是主人出售貨物的門市。文昌宮、軒轅宮、禹王宮、萬壽宮等古建筑,窗花門楣、畫棟雕梁,飛檐翹角,秀麗美觀。昔日在春秋閣關公像前,有河北詩人題的“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齊喪膽。單刀會魯肅,江南名士盡低頭”的楹聯。
龍潭鎮人杰地靈,是革命先驅趙世炎、原北京市委第一副-劉仁、孫中山大-秘書、同盟會員王勃山、-夫人王劍虹的故鄉。著名作家沈從文20世紀20年代住在龍潭,寫過18歲古怪“女匪首”王幺妹的動人故事,他在作品中多次描寫了龍潭古鎮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著名女作家丁玲也描寫過古香古色的龍潭中學;著名戲劇作家田漢在他離別龍潭時,吟了“酉陽孤塔隱山嵐,巨石撐天未可探,聞道鯉魚多尺半,把竿何日釣龍潭”的七絕。
2000年,重慶市旅游局對龍潭古鎮進行了詳細規劃,-、費孝通、陳俊生、羅豪才、-、包敘定、汪洋、王鴻舉等一批批黨政領導和各地的文人墨客前來龍潭觀光,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龍潭古鎮必將成為全國知名的旅游勝地。
2017年8月,龍潭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05年9月,龍潭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趙世炎故居
時代:清類型:古遺址地區: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批次:第五批趙世炎同志的故居屬于酉陽縣龍潭鎮趙莊社區,距縣城36公里。該建筑建于1902年,座北向南,復四合院布局,共有瓦房32間,占地面……詳情>>
重慶龍潭古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龍潭古鎮位于渝東南武陵山區腹地,面積1.5平方公里,是3.5萬土家、苗、漢各族人民的聚居地。古鎮重建于清雍正13年(1735年),因伏龍山下兩個狀如龍眼的汆水洞常積水成潭……詳情>>
筍巖大峽谷景區
位于酉陽龍潭鎮,長10余公里。峽谷里曲徑通幽、溪水潺潺,最寬處8至10米,最窄處僅有2至3米,峽谷垂直落差達1000米以上。峽谷融“萬畝杜鵑、千山紅葉、百年古寨、八百奇峰、十里悠峽”于一體,……詳情>>
龍潭鎮特產與美食酉陽青蒿
青蒿又名香蒿、苦蒿、蒿枝,為菊科黃花蒿屬,植物黃花蒿的全草,含近揮發油、蒿酮、乙算蒿酯、左旋樟腦、蒎烯、乙酸苯甲等,有清熱解毒、涼血、解署等功能。 酉陽青蒿遍及各地,蘊藏量達數千噸,是全國量大質優的主……
龍潭鎮名人趙世炎
趙世炎(1901—1927),字琴生,號國富,筆名施英、琴蓀、列父、羅敬、樂生、識因、士炎、炎、言、樂等,重慶市酉陽自治縣人。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宣傳家、著名的工人運……
總得票
中國房價性價比最高的城市排行榜
2022-09-18臨夏各區縣面積排行
2022-10-31江蘇十大面積最大的城市排行榜
2022-10-12全國十大桃子產地排行榜
2024-06-05南美洲十大強國排行榜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