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中村鎮位于縣城西南部,西鄰翼城、降縣,南接垣曲,東和土沃鄉搭界,北與龍港鎮相連,總面積239平方公里,原轄22個建制村。2001年,原下川鄉并入該鎮后轄28個建制村。2002年撤并村組,原上凹村,小河灣村并入中村村,李家坡村并入上閣村,北山村并入張馬村,小南坡村并入冶內村,澗河村并入白華村,柳溝村并入南河村。2003年,轄21個建制村,113個村民小組,104個自然莊,5251戶,14919口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89人。耕地面積1301公頃。鎮政府駐地中村村,距縣城35公里,是沁水西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
境內資源豐富。地上有森林面積1.59萬公頃,占全縣森林面積的15.47%,占全鎮總面積的66.7%。地下有煤炭、鐵礦、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采煤、冶煉歷史悠久。早在清乾隆八年(1743)創建的《石溝河廟碑記》就記載:境內石溝河建有“公順號”、“永盛號”“三合號”、“協盛號”4家冶鑄企業。道光二十五年(1845)發展到15家。其中:下峪村的“德和興”、“世興誠”、冶內探花溝的吉義興等爐號,都有方爐(煉生鐵)、炒爐(煉熟鐵)、條爐(鍛造)、貨爐(翻炒)整套生產設備,翻炒鑄造的產品有民用各種鐵鍋、鐵盆、鐵勺、鐵犁鏵等。
新中國成立后,沁水縣在境內建成有中村煤礦、中村鐵廠、中村水泥廠等企業。改革開放后,以煤炭、生鐵、建材為主的鄉村企業逐漸興起。2003年,境內有煤礦10座,冶煉企業7個,建材企業1個。重點企業有北莊煤礦、宋莊煤礦、下峪煤礦、西莊煤礦、中冶煤礦、北莊白灰廠、興隆冶煉有限公司、預制廠等,成為全縣重工業集中區。年產原煤45萬噸、煤焦2萬噸、鐵礦石2萬噸、生鐵5萬噸、白灰2萬噸、水泥預制構件2800立方米、磚35萬塊。工業總產值1.2億元,占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的75%。農村經濟總收入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19元,是1986年的5.75倍。境內交通方便,氣候涼爽。省道沁東公路跨越而過,縣道定中線、翼中線、旅游公路中下線、下舜線貫穿全鎮、村通油(水泥)路8條,50.1公里。年平均氣溫8.8℃,無霜期145——170天,農作物只能一年一作,主要品種有玉米、谷子、小麥、山藥等。
沁水縣撤銷樊村河鄉,整建制并入龍港鎮。以原樊村河鄉和原龍港鎮的行政區域為龍港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新建西街1515號。
2021年12月,龍港鎮被認定為山西省農村電商強鎮。
上木亭大廟
上木亭大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至清地址:晉城市沁水縣龍港鎮木亭村上木亭自然村西南上木亭大廟位于沁水縣龍港鎮木亭村上木亭自然村西南。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占地面積1023平方米。創建年代不
總得票
濰坊各區縣面積排行
2022-10-11全球競爭力十大城市排行榜
2022-10-08石油儲量排行前十的國家
2022-09-30中國人口大縣前十位排行榜
2022-10-09阿拉爾十大強鎮排名
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