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椑木鎮是成渝線上的古老集鎮之一,設置于清朝。全鎮幅員面積14.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34米。耕地5836余畝,轄7個村,54個村民小組,四個社區,88個居民小組,總戶數11152戶,總人口數2840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705人。設有2個黨總支,28個黨支部,1218名黨員。
1995年10月,因行政區劃調整,由市中區劃歸東興區至今。素有 地理位置“蓉城第一關”、“川南第一門戶”之稱,1995年劃歸東興區管轄,是省級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省級民營經濟試驗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鎮和文化先進鎮,也是內江市總體綜合規劃的二類工業居住區,更是內江城郊衛星城鎮中重要的商貿物資集散地[1]。
-
地理概況
椑木鎮位于內江市城區東南,東靠小河口鎮,南連梓南鄉,西接中山鄉,北鄰市中區樂賢鎮,距內江城區12公里。成渝鐵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沱江河繞鎮而過,鎮內有火車站和高速公路進出口,擁有縣鄉級公路三條,村村通公路,至成都、重慶、自貢、滬州等地極方便,是內江市東興區的南部商貿物資集散地。椑木鎮地處要沖,交通優勢突出,位于內江東南,距市區僅10公里,成渝高速公路、國道321線、成渝鐵路穿梭而過,鎮內設有火車站、高速公路進出口,內江至椑木快速通道也即將建成;沱江繞鎮而過,水運發達,上達資中、資陽,下通自貢、瀘洲,公路呈網絡,交通四通八達,距成都183公里,距重慶165公里,距瀘洲72公里,距自貢52公里,是內江市東興區中心集鎮,輻射周邊鄉鎮10個,人口達20萬人以上[1]。
-
基礎設施
城鎮基礎設施較為完備。場鎮街道形成網絡,已建成27條,長達5公里,有日產8000噸優質自來水的椑木水廠和峨柴水廠,兩座供電能力4250KVA的10千伏變電站,供氣能力1萬立方米可供10萬人用氣需要的天燃氣配電站,有線廣播電視已實現“村村通”,郵電通訊發達,移動電話、程控電話、 鎮上的趕集小靈通、尋呼網絡覆蓋全鎮;鎮內有占地11000平方米的農貿綜合市場,設有專業市場——椑木廢舊金屬回收市場,占地40畝的馬南大型綜合農(商)貿批發市場已建成即將投入使用,市場管理規范,配套設施完善;有設施配套、管理規范的三級客(貨)運站及沱江河客運碼頭;有兩所醫院,其中椑木一院新建工程投資1000萬元面積達12847平方米,設施一流,別具特色,現確定為東興區第三人民醫院;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共有學校9所,其中中學3所,內江中山中學整體遷入椑木一期工程占地64畝校園正在緊張建設中。以基礎設施為龍頭的小城鎮建設年均社會總投入都在3000萬元以上;房地產開發面積達3.3萬平方米,積極促進了鎮域經濟發展[1]。椑木鎮系四川省小城鎮建設重點試驗鎮,屬省級“內江市東興區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和“內江市東興區工業園區”。
-
農業發展
椑木鎮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紅苕、豆類、油菜、花生、海椒和蔬菜為主。養殖業主要是塵豬、山羊、奶牛和小家禽。
鎮域范圍內有四川峨眉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華川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內江山山酒業有限公司、內江市第二鑄造廠、內江慶明機械有限公司、內江市興內公司等110余戶企業,個體工商戶1600余戶,信用社1個, 自來水廠1個,郵政局1個,衛生院3所,中小學6所, 美麗的鄉間小道大型綜合農貿市場1個,專業市場2個,天燃氣站1個,電信局1個,供電管理所2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通訊網絡覆蓋全境。椑木鎮物產比較豐富,地處四川盆地淺丘地帶,為平壩、丘陵地形,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足,總耕地面積6441余畝,土質較好,PH值為中性偏酸,適合各種作物種植,水源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生產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花生、蔬菜為主,大豆、綠豆、油菜、甘蔗有零星分布,畜禽以豬、牛、羊為主,輔以雞、鴨、鵝、兔等;水產以四大家魚為主,另有黃鱔、泥鰍、鰱魚、黃丁等,特色農業有“青山綠水”茶葉種植基地,花草苗木繁育基地和水果生產基地。[1]
總得票
印度最繁華的十座城市排行榜
2022-09-28美國面積最大十大城市排行榜
2023-07-18世界上十大經濟強國排行榜
2022-08-182022年山西省各市人口排行榜
2022-11-22阿壩州十大強鎮排名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