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票
面 積: 2361.4平方千米
人 口: 46萬人
代 碼: 440282
郵 編: 512400
駐 地: 雄州街道
拼 音: Nanxiong Shi
區 號: 0751
車 牌: 粵F
南雄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湖南。全市總面積2361.4平方千米,總人口46萬人(2006年)。
南雄南北兩面群山連綿,中部丘陵沿湞江伸展,形成一狹長盆地,地質學稱之為“南雄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區。
基本概況
南雄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湖南,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沖”、“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
南雄南北兩面群山連綿,中部丘陵沿湞江伸展,形成一狹長盆地,地質學稱之為“南雄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
南雄歷史悠久,春秋時為百越地,戰國屬楚。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置湞昌縣,南漢乾亨四年在湞昌縣置雄州,宋開寶四年改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慶十二年改為直隸南雄州,民國時改為南雄縣,隸屬廣東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沿襲不變,1996年撤縣設市。全市總面積2361.4平方公里,轄20個鎮31個居委會221個村委會,人口46萬。
南雄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嶺南第一關”——梅關,自唐代名相張九齡奉旨開鑿驛道后,成為嶺南通往中原之要道,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的不朽詩篇《梅嶺三章》也誕生于此;聞名海內外的珠璣巷一度是中華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和眾多廣府人及海外赤子的發祥地,其獨特的人文歷史,對嶺南經濟文化產生過深遠影響;位于市區的三影古塔是廣東省唯一有絕對年代可考的宋塔,至今雄姿猶存;面積達 1800 平方公里的“南雄紅層”,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標準層之一,其中恐龍等古生物化石極為豐富,對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具有相當重要的科學價值;正實施開發、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蒼石寨自然風光旅游區,景色怡人。
南雄資源豐富,主要資源有礦產、森林、水力、陶土、花崗石、藥材等,發展工農業生產的潛力大。現有耕地面積47.1萬畝;有林地280萬畝,森林覆蓋率63.4% ,活立木蓄積量580萬立方米;毛竹面積 36 萬畝,是廣東省毛竹的主要產區之一。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主要經濟作物有黃煙、銀杏、田七。素有“黃煙之鄉”“銀杏之鄉”之美譽。
有大小河流110條,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18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6.47萬千瓦,可開發量近5萬千瓦,尚未開發1.2萬千瓦。全市庫塘水面1467公頃,蓄水量2.1億立方米,既可發展養殖業,又可發展庫區和山澗旅游業。
有豐富的花崗石和紅土資源。全市花崗石蘊藏量達2.6億立方米,品種有17個之多,市內有多家花崗石板材廠。面積達700多平方公里的南雄紅土,是燒制防潮磚、彩釉磚的優質原料。
南雄盆地中部的紫色土壤,富含磷、鉀,是發展優質煙葉生產得天獨厚的條件。南雄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所產煙葉色澤金黃,煙味醇香,易燃灰白,素負盛名。南雄有300 年的黃煙種植歷史,是著名的“中國黃煙之鄉”,現被國家煙草公司列為“國際型優質烤煙生產基地”。
投資環境日臻完善。近年來,加強了交通、能源、通訊等方面的改造建設。轄區內已形成以G323線、S342線為骨架,以縣、鄉道為網絡的公路體系,G323線縱貫南北,S342線穿越東西,縣鄉道聯接各鎮,公路總里程1300多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55.4公里,通往20個鎮的公路已鋪就水泥路面,鎮到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63% ,市轄公路東連京九鐵路,西接京廣鐵路,北通105國道,南接正在建設中的京珠高速公路。
郵電通信已形成城鄉一體化,長途業務可直撥世界各地,移動電話、無線傳呼、數據通訊已全面開通;聲訊業務、業務信箱、傳真存儲轉發、因特網、郵政快件等通信業務覆蓋全市。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政府運作,政府管理和服務全面創新,政府信息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
供電設施齊備,電力供應充裕,全市有11萬伏變電站二座;建成水電站73座,年發電量1.5億千瓦時,每年約有4000萬千瓦時電力富余。
水源充裕,供水能力逐步增強。目前有日供水2.5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日供水量5萬噸的新自來水廠正在籌建中。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共投入市政建設資金7億多元,市區醫院、學校、市場、商場、賓館、灑家、公園、供水、供電、文化等一批重點服務設施項目已基本完善。市區規模不斷擴大,規劃達到 23.8 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8萬。城市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是廣東省衛生城市。
招商引資已成熱潮。南雄民風淳樸、社會穩定、政治清明,是一方投資的熱土。成立的“行政服務中心”進一步規范了行政行為,優化了投資環境,提高了辦事效率,為市民和客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務。市委、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誠招天下客,廣納八方財”已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招商引資已成為發展南雄經濟的主旋律之一。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農業經濟從粗放型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過渡 , 工業在改革中穩步發展 ,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招商引資成效明顯。 2002年,全市GDP達23.3億元 , 工農業總產值29.4億元 ,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100萬元。
自然地理
南雄市境內四周群山環抱,中部丘陵平原,稱“南雄紅層盆地”,是遠古時代恐龍的故鄉。 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素有“中國黃煙之鄉”、“中國嶺南銀杏之鄉”等美稱。
南雄境內地質屬燕山期花崗巖體及寒武紀震旦紀變質巖體。四周群山環抱,湞凌二江斜貫腹地。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山區最高峰為觀音峰,海拔1429米,南部山區最高山峰為青嶂山,海拔917米。中部為狹長丘陵,自東北向西南沿湞江兩岸伸展,直到始興縣馬市,稱為“南雄紅層盆地”。紅層下蘊藏著大量的古生物化石。1961年廣東區測隊采得的晚白堊紀恐龍化石非常珍貴,是全世界研究恐龍的最佳地方。
農業概況
農業是南雄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該市充分利用和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大面積種植黃煙、優質稻、銀杏、竹子、油茶以及藥材等經濟作物,培育和形成了一批較大規模的商品生產基地。
黃煙生產:南雄種植黃煙的歷史可追朔到明朝末年,通過30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每年種植黃煙18萬畝左右,年總產量40萬擔以上,占據廣東省煙草市場的“半壁河山”的規模。南雄煙葉品質優良,聲名遠播,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美、英等國際市場的優質煙生產基地,有中國“黃煙之鄉”的美稱。
銀杏生產:南雄銀杏,歷史悠久。據專家考證,在該市坪田、油山等鎮至今仍生長著2000多株樹齡在幾百年以上的古銀杏 樹,已被上級科考部門列為古銀杏樹種群保護地區。其中在該市油山鎮黃地村有一株銀杏樹樹齡已達1260多年,該樹年產銀杏多時達1000余公斤,號稱“華南第一古樹”,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近年該市發揮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擴大銀杏種植面積已達到了10多萬畝200多萬株,80%已開始 掛果,五成以上已進入盛產期,年總產量可達上千噸,被譽為“銀杏之鄉”。
竹類生產:南雄市竹子生產規模大,品種全。全市有竹類面積60多萬畝,有毛竹、黃竹、泥竹、雷竹、臘竹、撐高竹、筍竹等10多個品種,其中毛竹45萬畝,黃竹和泥竹等叢生竹15萬畝;現有活立毛竹儲量5000多萬條,年可生產毛竹100多萬條,叢生竹1.5萬噸、竹筍1萬多噸。豐富優質的竹類資源,為發展造紙、食用筍加工、竹制工藝、竹地板等加工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優質稻生產:通過多年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全市每年已種植各類優質稻達到16萬多畝,由于有適宜的土壤、氣候,加之科技興農的普及,該市優質稻產量和質量都較高,加工生產的優質米成為市場的熱銷產品,全市每年可生產優質谷6萬多噸。
松脂生產:全市有松林面積100多萬畝,通過精心撫育,有45萬畝已建成可采脂的純松脂生產基地,年可產松脂已過萬噸。
田七、杜仲等藥材生產:全市有各類藥材種植面積1萬多畝,主要有田七、杜仲、土茯苓等主要品種,其中田七年產量上萬噸[3]。
特色產業
食生產是南雄的基礎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積極推廣雜優稻,實行高栽培技術規范化,實現穩產高產。1981年,全縣糧食畝產超千斤(市斤),榮列“千斤縣”。1993年,南雄縣被國家列為“八五”第二批商品糧基地。1995年又被省列為“九五”商品糧基地。1996年,全市稻谷總產23.52萬噸,平均畝產1000公斤,步入“噸谷市”行列。
黃煙生產是南雄的支柱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根據市場需要,改良品種,推廣烤煙,實行“三化”(種植區域化、品種良種化、栽培技術規范化)生產,產量連年大幅度增產,煙葉質量大大提高。1985年煙葉總產突破萬噸,1988年又突破2萬噸,1992年達31600噸,14年增長了9倍。收購上來的烤煙,有80%左右為上中等煙葉,暢銷國內各大卷煙廠。 [1]
經濟概況
南雄有豐富的花崗石和紅土資源。全市花崗石蘊藏量達2.6億立方米,品種有17個之多,市內有多家花崗石板材廠。面積達700多平方公里的南雄紅土,是燒制防潮磚、彩釉磚的優質原料。
南雄勞力資源充足,全市有勞力20多萬,其中富余勞力達10萬。
特色產業黃煙。南雄種植黃煙已有300多年歷史,南雄盆地中部的紫色土地為優質煙葉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南雄煙葉品質上乘,歷來飲譽中外,曾一度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內銷全國23個大中城市。近年來,南雄種植煙葉的農戶達6萬多戶,年種植黃煙穩定在16萬畝左右。收購量25萬擔到30萬擔,占全省煙葉總量的40%。南雄注重實施科技興煙,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狠抓國際型優質烤煙開發基地和曬黃煙兩個基地建設。推廣三段式烘烤技術,實行封閉式密碼收購,南雄煙葉從科研、生產、收購到加工、銷售形成了生產經營體系。經國家局考核,南雄煙葉大田生產和外觀質量已達到了較高水平,南雄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黃煙之鄉。黃煙生產已成為南雄的支柱產業。
投資環境日臻完善。近年來,南雄加強了交通、能源、通訊等方面的改造建設。轄區內已形成以G323線、S342線為骨架,以縣、鄉道為網絡的公路體系,G323線縱貫南北,S342線穿越東西,縣鄉道聯接各鎮,公路總里程1300多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55.4公里,通往20個鎮的公路已鋪就水泥路面,鎮到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63%,市轄公路東連京九鐵路,西接京廣鐵路,北通105國道,南接京珠高速公路。
郵電通信已形成城鄉一體化,長途業務可直撥世界各地,移動電話、無線傳呼、數據通訊已全面開通;聲訊業務、業務信箱、傳真存儲轉發、因特網、郵政快件等通信業務覆蓋全市。
供電設施齊備,電力供應充裕,全市有11萬伏變電站三座;水源充裕,供水能力逐步增強。目前有日供水2.5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日供水量5萬噸的新自來水廠正在籌建中。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共投入市政建設資金7億多元,市區醫院、學校、市場、商場、賓館、酒家、公園、供水、供電、文化等一批重點服務設施項目已基本完善。市區規模不斷擴大,規劃達到23.8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8萬。城市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是廣東省衛生城市。
招商引資已成熱潮。南雄民風淳樸、社會穩定、政治清明,是一方投資的熱土。市委、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誠招天下客,廣納八方財”已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招商引資已成為發展南雄經濟的主旋律之一。
初步核算,200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14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17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9.41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增加值15.56億元,增長14.7%。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6.2%、24.0%和39.8%。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0.0%、34.5%和45.5%。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5.1%,高于上年2.5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7.1%,低于上年1.4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為108.1%,高于上年5.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經營價格指數為103.5%,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5.0%。
行政區劃
南雄市轄1個街道、17個鎮:雄州街道、烏逕鎮、界址鎮、坪田鎮、黃坑鎮、鄧坊鎮、油山鎮、南畝鎮、水口鎮、江頭鎮、湖口鎮、珠璣鎮、主田鎮、古市鎮、全安鎮、百順鎮、瀾河鎮、帽子峰鎮。共有31個居委會、208個村委會。市人民政府駐雄州街道。
歷史沿革
南雄春秋時為百越地,戰國屬楚,秦屬南海郡,兩漢為南野縣,三國時屬吳國南野縣盧陵郡。唐光宅元年(684年)置湞昌縣,南漢乾亨四年在湞昌縣置雄州,宋開寶四年改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慶十二年改為直隸南雄州。民國時改為南雄縣,隸屬廣東省。
1996年6月17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6]46號)撤銷南雄縣,設立南雄市。
2000年,南雄市轄24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372844人,其中:烏逕鎮 26303人、孔江鎮 6509人、新龍鎮 10087人、界址鎮 9975人、坪田鎮 8832人、黃坑鎮 19652人、鄧坊鎮 9533人、油山鎮 7712人、大塘鎮 17727人、南畝鎮 11340人、水口鎮 17427人、江頭鎮 8462人、湖口鎮 26516人、珠璣鎮 26055人、梅嶺鎮 7081人、主田鎮 10465人、古市鎮 16503人、黎口鎮 18912人、全安鎮 16878人、蒼石鎮 3363人、百順鎮 9997人、瀾河鎮 7796人、帽子峰鎮 7187人、雄州鎮 68532人。
2002年,南雄市轄24個鎮(雄州 梅嶺 珠璣 湖口 大塘 黃坑 烏逕 界址 水口 古市 百順 瀾河 黎口 鄧坊 油山 孔江 新龍 南畝 坪田 江頭 主田 蒼石 全安 帽子峰),221個村委會、31個居委會。
2005年1月26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005]8號)批準撤銷南雄市梅嶺鎮,并入珠璣鎮;撤銷黎口鎮,并入雄州鎮。截至5月底,南雄市轄18個鎮(雄州、珠璣、湖口、黃坑、烏逕、界址、水口、古市、百順、瀾河、鄧坊、油山、南畝、坪田、江頭、主田、全安、帽子峰)。
2005年7月6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005]35號)批準撤銷南雄市雄州鎮,設立雄州街道辦事處,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管轄原雄州鎮的行政區域范圍,共有7個居委會和13個村委會,總面積94.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89137人。辦事處駐雄州大道中18號,即原鎮政府駐地。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雄市轄1個街道(雄州)、17個鎮(雄州、珠璣、湖口、黃坑、烏逕、界址、水口、古市、百順、瀾河、鄧坊、油山、南畝、坪田、江頭、主田、全安、帽子峰)。
2022年1月,南雄市被命名為2021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21年10月,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創建縣公布,南雄市榜上有名。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南雄市人口數量為35.39萬人,位列韶關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廣東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97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522位。
2020年10月,南雄市入選第一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2020年7月,商務部公布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南雄市入選。
2020年6月,南雄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長征片區(紅一方面軍)、廣東片區)。
2020年3月,南雄市被評為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
2019年3月,南雄市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原中央蘇區片區)。
2016年2月,南雄市上榜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5年12月,南雄市被認定為2015年度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 。
總得票
世界四大制造業強國排行榜
2022-09-07北美洲最強國家排名
2022-09-262022年甘肅GDP最高的十大城市排行榜
2022-11-17莊河十大強鎮排名
2023-03-24唐山各區縣面積排行
2022-10-12